矩张量反演

作品数:101被引量:681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运泰荣代潞李亚荣赵翠萍吴顺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震源机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2年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序列震源机制特征分析被引量:1
《地震研究》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王莹 金昭娣 赵韬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开放基金(XH23079D);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24010116).
采用近震全波形矩张量方法反演了2022年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序列2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这22次地震全部为走滑型,断层面走向呈NNW和NE两个优势方向,断层面倾角近似直立,滑动角分布在0°和180°附近,P轴优势方位为NWW-SEE向,倾...
关键词:马尔康6.0级震群 震源机制解 矩张量反演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2022年6月1日芦山M_(S)6.1主震震源机制及余震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2024年第4期1315-1329,共15页李军鹏 武振波 苏金蓉 邹昆 李萍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4077)资助。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M_(S)6.1级地震,3 min后又发生了一次M_(S)4.5级余震(为此次地震序列的最大余震).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中位置来看,这次主震与2013年M_(S)7.0级芦山...
关键词:芦山地震 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 余震识别与定位 
不规则煤柱变形破坏机理矩张量反演研究被引量:3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3年第6期1201-1209,共9页刘洋 陆菜平 王华 郭英 肖自义 夏磊 王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41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1QN1001)。
为探究不规则煤柱变形破坏机理,为采场煤柱失稳型动力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不规则煤柱区微震监测数据,利用矩张量反演、应力场反演及波速层析等方法,研究不规则煤柱破裂类型、震源机制、主控因素、应力分布及变形破坏特征,并由此...
关键词:不规则煤柱 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 主控因素 应力分布 
基于震源机制解析的巨厚覆岩矿震破裂机制被引量:3
《煤炭学报》2023年第11期4024-4035,共12页白贤栖 曹安业 刘耀琪 王常彬 杨旭 赵迎春 杨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4098,U21A201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C3004603)。
鄂尔多斯矿区侏罗系煤层覆岩中常见巨厚层状砂岩组,为了解释和量化巨厚覆岩下煤层开采矿震破裂机制与顶板破断特征,基于震动波P波辐射位移场与相对矩张量反演方法,提出了以震源群为单位、微震台站为对象构建反演矩阵进行煤矿矿震震源机...
关键词:巨厚覆岩 矿震 震源机制 矩张量反演 破裂面产状 
基于模板匹配技术的微地震事件检测在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中的应用被引量:2
《石油物探》2023年第5期940-951,共12页范希彬 张景 丁艺 朱世杰 边树涛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70);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2017E-04)共同资助。
2019年,新疆玛湖油田玛131井区首次在致密砾岩油藏中采用双井(水平井+直井)微地震监测的方式采集微地震数据,但采用传统的长短时窗比(STA/LTA)微地震事件检测算法在两个阵列上仅检测出少量的可对应微地震事件,无法开展双井同时定位和矩...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 微地震事件检测 双井监测 模板匹配 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 井中微地震 
深部煤矿强矿震震源参数分析及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3年第10期2540-2551,共12页吴坤波 邹俊鹏 焦玉勇 胡小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7312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7152)。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逐渐走向深部,山东、内蒙等多个矿井大能量矿震频发,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对强震震源机制的解析是强矿震预警及防控的前提。通过深度剖析东滩煤矿63上06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的27次强矿震事件,利用现场监测...
关键词:采矿工程 深部矿井 强矿震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矩张量反演 PT投影 
2022年1月23日青海德令哈M_(S)5.8地震全矩张量反演及发震构造初步分析被引量:1
《地震工程学报》2022年第5期1128-1135,共8页徐志国 史健宇 梁姗姗 李宏伟 邹立晔 
自然资源部“中印尼海洋与气候中心发展”项目(2029999001)。
基于青海和甘肃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和震相观测数据,利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和双差定位方法分别对2022年1月23日青海德令哈M_(S)5.8地震进行全矩张量反演和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主震为一次典型走滑型地...
关键词:德令哈地震 震源机制 全矩张量 地震重定位 
基于矩张量反演的传感器校准方法应用和对比被引量:3
《岩土力学》2022年第6期1738-1748,共11页任义 高永涛 吴顺川 李栋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774020,No.51934003);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矩张量反演理论是研究深部岩体破裂机制的有效手段,而监测台站/传感器校准对获取准确的矩张量结果十分重要。为求得更加准确的校准系数和矩张量结果,提出一种新的传感器校准方法——搜索校准法。将该方法和监测网校准法分别应用于加利...
关键词:矩张量反演 传感器校准 微震 震源机制 噪声 
多方法求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分析——以山西地震带3次中小地震为例被引量:7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289-298,共10页关鹏虎 李斌 李自红 宋美琴 梁向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SF41504051);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01D111051);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03D321124)。
以近年来发生在山西地震带的3次代表性中小地震为例,基于P波初动、P波初动联合P/SV/SH振幅比、CAP波形反演与矩张量反演等多种方法,通过逐步增加参与计算的台站个数及选用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全面展示了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过程...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P波初动 振幅比 CAP 矩张量反演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序列精定位与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3
《地震工程学报》2022年第1期218-226,共9页张志朋 李君 冯兵 王文青 柴旭超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1JQ-981,2021JM-600);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青年项目(XHZ1065Y,XH2008ZY)。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5月22日玛多M_(S)7.4地震序列中1434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使用TDMT矩张量反演方法求解玛多地震序列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玛多地震序列震中整体走向为NWW-SEE向,与昆仑山口—江错断裂...
关键词:玛多地震 矩张量反演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