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植被

作品数:33被引量:35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司彬李生姚小华任华东何丙辉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菌物学报》《热带林业》《水土保持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基于TM影像的白云岩与石灰岩上喀斯特植被时空变化差异研究被引量:12
《生态学报》2016年第1期180-189,共10页徐艳芳 王克林 祁向坤 岳跃民 童晓伟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重大项目(KZCX2-XB3-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E0073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445)
喀斯特土壤主要由白云岩和石灰岩风化而来,植被生长及其分布究竟怎样响应这一特殊地质背景?以人为干扰影响较小的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监督分类法对1990年和2011年两期TM影像进行植被分类,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两种岩...
关键词:植被变化 遥感 白云岩 石灰岩 
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分形特征被引量:13
《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第4期178-182,230,共6页王佩将 戴全厚 丁贵杰 程富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61029);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53B002);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黔教科[2007]003号);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黔科合人字[2011]13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2B02)
基于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对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颗粒、团聚体、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不断恢复,>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不断增多,土壤结构...
关键词:喀斯特 植被恢复 土壤 分形维数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7
《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滇东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滇...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石漠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滇东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8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132-139,共8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将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自然演替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滇东 
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5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122-1125,共4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2003]88-1)、(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2005DIB3J146)
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容重逐渐降...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石漠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黔中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演替序列的数量分析被引量:10
《中国岩溶》2008年第4期329-334,共6页刘攀峰 杨瑞 安明态 邹军 魏鲁明 喻理飞 
国家973项目“喀斯特生物适应对策及物种优化配置”项目(编号:2006CB40320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O3A1006-2);贵州省优秀科技青年人才项目(黔科合人字(2005)0529号);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校研农2007014)
综合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及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进行分类及排序,确定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序列。结果表明:根据DCA排序可将研究区植被群落的演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草地→灌丛→乔林→顶极群落;根据T...
关键词:演替序列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除趋势对应分析法 分类排序 喀斯特植被 贵州茂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