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

作品数:15159被引量:3447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军田建国李权超张理义宋梓祥更多>>
相关机构:新华通讯社四川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抗震救灾精神:党领导人民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
《党史文汇》2021年第12期14-19,共6页胡海利 胡子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挖掘、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014)阶段性成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
关键词:抗震救灾精神 英雄赞歌 感天动地 受灾群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四川汶川 最大限度 尊重科学 
抗震救灾精神内涵及育人价值被引量:2
《人民教育》2021年第21期35-38,共4页雷芳 何云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挖掘、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014);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项目号:21ADJ011)成果。
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乖中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
关键词:抗震救灾精神 社会历史背景 精气神 斗争实践 育人价值 从容应对 映秀镇 强大力量 
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审计监控研究被引量:1
《中国审计评论》2020年第1期20-29,共10页丁佳伟 宋夏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基于政府官员腐败治理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体系与实施路径研究”(17YJA810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腐败治理视角的国家审计问责机制优化与实施路径研究”(18BZZ062);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管制政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19NDJC008Z)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社会公众关注度高,尤其是抗震救灾专项资金使用深受关注。本文探讨国家审计部门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抗震救灾专项资金真实有效、合法合规使用。首先,通过案例分析识别历次抗震救灾专项资金运行的风险点...
关键词:抗震救灾专项资金 审计监控 调查分析 
习近平新时代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思想的生成、内容与价值被引量:1
《红色文化学刊》2019年第1期66-72,111,共8页郭海龙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挖掘;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014)
从社会文化方面上讲,习近平新时代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思想的生成条件体现为:党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是其生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其生成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其生成的丰厚土壤,中...
关键词:习近平 新时代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思想 
抗震救灾精神向文化软实力转化的挑战与出路被引量:1
《中原工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80-84,103,共6页杨鹏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XMZ00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gh-495)
抗震救灾精神潜藏着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可转化为精神性的、制度性的和智力性的文化软实力。抗震救灾精神由潜在的文化软实力向现实的文化软实力的转化,需要化解抗震救灾精神的塑造与价值认同、抗震救灾精神的提振与救灾体制有效运转...
关键词:抗震救灾精神 文化软实力 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抗震救灾体制 
“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国家治理中应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新途径被引量:4
《党政研究》2015年第5期84-87,共4页郭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社会公共事务中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11BSH050)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体现了公权力部门、市场部门和第三部门应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态度和应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行动力,从而体现出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汶川地震后历次地震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
关键词:国家治理 社会公共事务 社会动员 社会参与 抗震救灾 灾后重建 
抗震救灾中的科技报道研究——以《科技日报》雅安地震报道为例
《新闻知识》2014年第6期15-17,共3页岳改玲 丁韵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媒介语境下争议性科技的风险沟通研究>(13xxw007);西南科技大学杰出青年人才支持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方式创新研究>(13sx9103)资助
本文聚焦《科技日报》中与雅安地震相关的科技报道,以考察我国媒体如何将灾害性事件报道与自身定位和特色有机结合,着力提高科技传播能力。研究发现,《科技日报》抗震救灾中的科技报道数量变化明显,具有一定的持续关注度;以消息为主要载...
关键词:雅安地震 科技传播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救灾重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被引量:2
《理论界》2012年第3期141-143,共3页苏玉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路径研究"(10BKS057)阶段性成果;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灾后重建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及对策研究"(ZST11-15)阶段性成果
深入总结汶川救灾重建实践经验,提出"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救灾重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命题,认为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新实践环境下的时代彰显,充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
关键词:抗震救灾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救灾重建实践 产物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引量:2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9期103-106,共4页崔青青 黄梅英 陈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9XZX009)的阶段性成果
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和甘肃舟曲等一系列特大灾难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实践及其精神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抗震救灾为高校...
关键词: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刍议抗震救灾中的人文精神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206-210,共5页陈秋月 龚平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研究"(09XZX009)阶段性成果
抗震救灾人文关怀精神是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时代强音,它包含了关爱生命,给逝去的生命以尊严,患难与共安置灾民等内涵,这种精神之所以能在21世纪的中国兴起,绝不是偶然,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继续弘扬这种精神是我们...
关键词:抗震救灾 人文精神 道德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