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

作品数:1043被引量:1399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亚明戴吾三高怀瑾贾云福张洪亮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博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齐量制刍议被引量:3
《文博》2021年第1期58-62,103,共6页赵冉 
齐国量制本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从战国开始发生急剧变化,与其他诸侯国量制趋于统一,"斗"进入齐国量制系统。这一过程并非是突然发生的,"斗"初始用"/卮"来指称,在《考工记》中"豆"这一旧量单位被借用来表示"斗",直到战国末期"斗...
关键词:齐国 量制 《考工记》 《管子》 
“营国制度”中“国城”的道路体系模型推演被引量:1
《文博》2020年第2期42-48,共7页张俊辉 
《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第一张规划蓝图,探讨这张规划蓝图的道路体系对周代及其之后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复合道路与单独道路两类主流观点,提出五级单独道路的新观点,...
关键词:《考工记》 营国制度 九经九纬 五级道路 
“六齐”新探被引量:4
《文博》1999年第2期70-74,共5页路迪民 
源出《周礼·考工记》的“六齐”,记载了中国古代配制各类青铜合金的铜—锡比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制记载,故其科学价值为许多学者所关注.“齐”,“剂”也,就是混合物及其配方.“六齐”全文如下: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关键词:铜及铜合金 青铜合金 中国古代 铜原料 原料配比 科学价值 合金成分 中国青铜器 合金配制 《考工记》 
李大钊谈阳燧和阴燧被引量:3
《文博》1997年第2期54-55,共2页杨纪元 
1920年,李大钊在《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社会人们使用的阳燧和阴燧,以及它的性质和用途,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考究,精辟地谈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燧”是取火的物具,亦称“夫遂”,又称“阳遂”,皆是取火的器...
关键词:李大钊 阳燧 铜器时代 考古发掘 青铜时代 齐家文化 “鉴” 《考工记》 周秦之际 《周礼》 
试论秦陵一号铜车马被引量:9
《文博》1994年第6期92-105,共14页党士学 
1980年底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俑按照二分之一的比例逼真地模拟真车、真马、真人制作,车舆结构复杂,系驾鞴具完整、关系清楚,制造工艺精湛。
关键词:秦陵一号铜车马 《考工记》 车耳 秦始皇陵 历史文献 立车 错金银 秦陵铜车 后汉书 屏蔽物 
论秦俑军队“长矛手”及其战术被引量:1
《文博》1994年第4期61-70,49,共11页白建钢 
美国军事历史与军事理论专家T·N·杜普伊说:“兵器从开始就分为两大类,劈刺式和投掷式”,由此决定了兵器时代的基本战术形式.冷兵器时代,世界各国军队一般都把战士分成射击手和长矛手。
关键词:战术特点 武器 军阵 杀伤半径 掩护射击 军队 冷兵器 战国时代 《考工记》 军事史 
汉降龙博山炉被引量:2
《文博》1986年第2期91-,2,共2页王桂枝 
宝鸡博物馆珍藏一件汉代的降龙博山熏炉(封二:3)。通高22.5厘米,重1.4公斤。炉身下饰龙柱,一人手攀龙首,坐于龙身之上有降龙之姿,镂空盖顶作博山峰纹。炉身与盖间有活环钮连接,整器造型生动,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师,以其高超的技艺、娴熟...
关键词:博山炉 炉身 熏炉 匠师 环钮 《九歌》 《考工记》 乘龙 真龙天子 上层贵族 
秦俑坑长戟试探
《文博》1985年第2期72-75,29,共5页张占民 
一九七八年秦俑坑几件长戟的发现,为古兵器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本文就长戟的复原等问题试作探讨。不当之处,请专家读者教正。秦戟复原问题俑坑先后发现三柄比较完整的长戟。戟头属于戈矛分铸联装式的。矛身每面三梭四面,截面为棱形。...
关键词:寺工 相邦 长兵器 胡四 钉孔 战国墓 方内 春秋早期 汉墓 《考工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