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

作品数:1300被引量:1806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雪莲钟建仇士华王新文朱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建筑与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考古遗址阐释与展示工程中展示对象的选择与组织——以老司城遗址为例
《建筑与文化》2024年第12期207-209,共3页李金蔓 刘剑 
老司城遗址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文章结合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的阐释与展示工程实践,针对前期工作中如何合理选择和组织对象的问题,总结考古先行的动态分区策略、点线面结合的格局展示策略、基于综合评估的分级分类策略...
关键词:考古遗址 老司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阐释与展示 
文化空间视角下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探析——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被引量:4
《建筑与文化》2022年第10期195-198,共4页唐真 冯乔玉 吕圣东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019ECK010)。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
关键词:风景园林 考古遗址公园 文化空间 广富林文化遗址 保护与利用 
城市型考古遗址公园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规划探讨——以临安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例
《建筑与文化》2021年第3期143-145,共3页干立超 姚瑶 
吴越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虽定都杭州,但安国衣锦军(现杭州市临安区)是钱镠的诞生地,在吴越国“一军十三州”中享有独特的地位。吴越国见证了朱温后梁篡唐、五代十国战乱、钱俶纳土归宋,被誉为“五代十国唯一的净土,乱世中百年不...
关键词:城市型遗址保护 城市历史文化协调发展 城市考古遗址 历史保护与有机更新 城市文旅融合 
“碎片化”考古遗址与现代公共建筑的并置
《建筑与文化》2019年第1期188-190,共3页刘文佳 石明燕 曹森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8B56001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52102310280)
自夏商周以来,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均留下了大量的古代遗迹,而宋元之前的古遗迹多以考古遗址的状态叠压重合在现代城市下。在现代城市的扩建及改造过程中,常伴随着大量"碎片化"考古遗址的发现。随着文物保护工作以及城市更新及转型进程...
关键词:并置 "碎片化"考古遗址 公共建筑 遗址保护 环境协调 事件融入 
近十年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究述评被引量:4
《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9期62-64,共3页荣晓曼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M010);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6JK1305)
考古遗址公园是集保护、科研、科普、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利用方式,是目前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形式。近几年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文章对考古遗址公园2009年至2017年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围绕考古遗址公园的规...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 建设与规划 大遗址 展示 
历史环境中的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西安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块规划设计为例被引量:1
《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7期109-110,共2页严巍 赵冲 刘一婷 黄慧妍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70):<空间信息技术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建为例>JAT11
文章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科学化这一趋势,以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设计为例,通过规划设计中历史环境要素发掘、利用相关策略及方法的提出和应用,探索历史文化环境塑造作为城乡生活环境品质提升的科学途径,对于我国城乡历史环...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 历史环境 生活环境品质 
考古遗址公园:传统与现代辉映文化与生态相融被引量:2
《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4期10-23,共14页《泗洪顺山集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课题组 周学鹰 马晓 林留根 刘知己 
前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定义遗址:城堡废址、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渠、水井、窖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涟...
关键词:遗址公园 考古 生态相 传统 文化 百科全书 经济性 采石坑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展示规划设计研究被引量:1
《建筑与文化》2016年第6期184-186,共3页杨帆 周曦 张凯莉 
阿房宫始建于秦代,是我国历史记载中最大的宫殿建筑。秦代盛行夯土建筑,且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秦国仅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现存的秦国建筑遗址多为秦统一天下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建筑,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上林苑建...
关键词:遗址公园 保护与展示 规划设计 
告别·道北
《建筑与文化》2015年第10期151-155,共5页王璐 
城市,慢慢的失忆,这里,几个人在意那乡愁!又是一个开学的日子,我的双腿没有把我带进校园,而是将我带回"道北",那内心深处粘着泥土气息且挥之不去的原乡。其实,它被贴上"拆"的标签已经数月之久,让我迫不及待地跑来缘于听说西安火车...
关键词:道北 泥土气息 原乡 多度 老槐树 吃年夜饭 政治文化中心 大明宫遗址 河南话 考古遗址 
本土营造
《建筑与文化》2015年第1期54-,共1页王新文 黄磊 王瑞鑫 郑晓伟 张中华 冯璐 刘宗刚 
当代世界正处于极为深刻的全球巨变和社会转型之中,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生存方式经历着新的转变;中国发端于近代的社会转型期已进入深层结构,城市时代的全面到来对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文化转型、明确精神走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
关键词:城市研究 转型期社会 精神走向 李昊 转型背景 建筑研究 深层结构 转型期中国 持续发展 考古遗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