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铭

作品数:115被引量:18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瑞刘煜岳洪彬岳占伟陆锡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山东大学淄博市博物馆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秦五十年上郡戈铭文校释及相关问题
《古文字研究》2020年第1期310-313,共4页王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印集成暨新秦印文字编”(批准号16BYY12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批准号13&ZD130)中期成果
一《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精粹》(以下简称《精粹》)"青铜器"部分第23号著录了一件"五十年"铭三穿戈器形照片^(①),文字说明如下:战国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通长23.3厘米2010年征集直援上扬,长胡三穿,内部呈刀形,三边开刃,锈色...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 战国晚期 文字说明 刻铭 青铜器 精粹 秦昭王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的国别及其刻铭“枳成”新考被引量:1
《出土文献》2020年第2期57-63,156,共8页徐世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BYY152);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2018VJX084);河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调研项目(YWDY2018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9M65105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铭文刻写风格、鼎的形制以及铭文释读等三方面对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铭文的国别加以考订,提出其应该为战国中晚期魏国所铸刻。铭文中以往读为"相成"或"宛城"者当释作"枳成",即魏国重要的交通要塞"轵"县。
关键词:铜器断代 魏国   
以邓戟自名补正
《古文字研究》2016年第1期247-250,共4页程鹏万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楚系典型铜器群铭文整理研究”(10YJC770011);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楚系金文研究史”(12CYY033)资助。
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M8的以邓戟共有2件:援身较长,胡与内呈九十度。内、援上部沿线平直,援身两边中部有突出的脊棱,内中部有一长方形穿孔,栏侧三穿,其中最上一穿作半圆形,余二穿作长方形。胡上均有刻铭。①一件编号为M8:48,通长30.3、援...
关键词:淅川下寺 刻铭 自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