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形成

作品数:224被引量:78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张德会夏斌陈根文芮宗瑶涂光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岩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塔里木陆块周缘岩浆Cu-Ni-Co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探讨被引量:17
《地学前缘》2020年第2期276-293,共18页李文渊 王亚磊 钱兵 刘月高 韩一筱 
国家地质调查专项项目(121201063507);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拉陵灶火镍成矿机理及勘查技术研究示范”项目(201511020)。
因新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成岩成矿研究存在争议,对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机制又引发新一轮的关注。中国造山带中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具有鲜明的分布特点,20世纪80年代东天山黄山东等一批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
关键词:岩浆铜镍钴铂族硫化物矿床 造山带 岛弧 地幔柱 地壳混染 塔里木 
斑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的脉动式岩浆流体释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7年第6期1039-1039,共1页Yang Li Xian-Hua Li David Selby Jian-Wei Li 袁超 
目前普遍认为,斑岩型矿床的成矿过程是:就位于5-10km深的岩浆系统中分离出的岩浆流体(〉600℃)搬运成矿金属元素,并最终在一个狭窄的温度区间内(425~320℃。〈3km)以硫化物的形式沉淀。但是。关于流体演化过程与金属沉淀的关系...
关键词:斑岩型矿床 岩浆流体 矿床形成 脉动式 成矿金属元素 金属沉淀 岩浆系统 成矿过程 
富磷岩浆体系与铌、钽成矿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矿物学报》2015年第S1期341-,共1页唐勇 张辉 吕正航 
富磷过铝质岩浆体系与稀有金属矿化关系的实验研究(批准号:40903027)
铌、钽是具有相同电价和相同离子半径的高产强元素,在各种地质过程中具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具密切的共生关系。铌、钽因具有高强度、抗疲劳、抗变形、抗腐蚀、超导等多种优良特性,成为了电子工业、军事和空间技术及核工业不可或...
关键词:铌钽矿物 富磷 铌钽铁矿 地质过程 地球化学特征 于富 矿床形成 抗变形 离子半径 挥发份 
峨眉山地幔柱岩浆矿床成矿流体介质组成及意义
《矿物学报》2015年第S1期160-,共1页汤庆艳 张铭杰 姚赟胜 杨扬 王跃堃 党永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72070;41372095;4107205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0211110023)
<正>地幔柱岩浆作用是地球深部挥发分脱出的重要通道,形成了Fe-Ti-V氧化物与Cu-Ni-PGE硫化物岩浆矿床。二叠纪时期的峨眉山地幔柱(~259 Ma,Zhong et al.,2014)与西伯利亚地幔柱(~250 Ma,Kamo et al.,1996)形成世界级超大型的Noril’sk C...
关键词:地幔柱 介质组成 成矿流体 矿床形成 地球深部 氧化还原环境 红格 挥发分含量 岩浆作用 单斜辉石 
矽卡岩岩浆对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形成的制约——来自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证据被引量:16
《岩石学报》2015年第4期1079-1088,共10页赵劲松 赵斌 李建威 许德如 何谋春 郑建平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PMR201103)资助
本文将报道中国北方主要矽卡岩型矿床矿物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结果。研究目的是确认这些矿化矽卡岩矿物是否含熔融包裹体和流体-熔融包裹体,获取有关它们相态特征和相组成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局部的、偶然性的...
关键词:中国北方 矽卡岩 激光拉曼分析 熔融包裹体 流体-熔融包裹体 
对新疆阿尔泰南缘塔拉特铁铅锌矿床成因机制的再认识
《矿物学报》2013年第S2期468-469,共2页刘锋 孟庆鹏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11073)
塔拉特铅锌矿床是产于新疆南阿尔泰晚古生代克兰火山沉积盆地众多矿床中的一个,目前已达中型规模。对该矿的成因认识仍存在争议,有强调火山沉积特征的火山喷流沉积型(康吉昌等,2009;袁建江等,2011)和注重岩浆热液蚀变特征的矽卡岩型(李...
关键词:铅锌矿床 成因机制 火山沉积 尔泰 岩浆热液 矿床形成 地质特征 同位素特征 矽卡岩型 拉特 
有关卡林型金矿的成因综述
《矿物学报》2013年第S2期171-172,共2页王洋 赵廷严 朱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930423)
卡林型金矿的勘探始于上世纪60年代,系R.J.罗伯茨对前人资料、内华达州中北部老的矿的矿化分带认识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综合研究划定有利成矿区并成功勘探,该类矿床产于钙质、炭质沉积岩(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地层中,矿石多为浸染状,金呈次...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 碳酸盐岩 细碎屑岩 黏土矿物 成矿区 前人资料 综合研究 沉积盆地 矿床形成 岩浆热液 
金在流体/花岗质熔体间分配的实验研究
《矿物学报》2013年第S2期573-573,共1页王水龙 尚林波 毕献武 樊文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3037;41130423)
斑岩型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为世界上提供了57%的铜资源和9%的金资源(Singer et al.,2005)。从全球范围来看,浅成热液型和斑岩型金铜矿床在时空上与侵入岩浆作用有关(Jégo Stébastien et al.,2012),岩浆和热液过程的共同作...
关键词:流体相 花岗质 岩浆热液 斑岩型矿床 中酸性岩浆 矿床形成 岩浆作用 分配行为 金属矿床 铜资源 
化隆地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机制与成矿背景
《西北地质》2012年第B12期34-36,共3页张照伟 李文渊 高永宝 王亚磊 张江伟 郭周平 李侃 钱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05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911032;1212011220897;121201112088和1212011121092)联合资助
青海省发育有8条基性一超基性岩带,但与基性一超基性岩体相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给区域找矿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古亚洲域构造和特提斯域构造共同作用的秦祁昆造山带,在中国显生宙大陆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姜春发,2...
关键词:铜镍硫化物 成矿背景 矿床形成 超基性岩带 机制 岩浆 内生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翁文灏——中国第一个地质学博士
《西部资源》2011年第5期27-27,共1页
翁文灏(1889—1971)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
关键词:中国学者 地质学 博士 地震灾害 地质会议 化学成分 矿床形成 岩浆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