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

作品数:538被引量:38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卫东谢昭新罗惜春傅晓燕戴永课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三城记:异邦体验与老舍小说的发生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17年第5期194-203,共10页韩琛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周边视野"(13YJA751015)阶段性成果
1924年至1930年,老舍的异邦行旅联结起中国、南洋与欧洲,他的小说创作也发生在这个旅程中。写于伦敦的《二马》,映照出帝国中心城市的混杂图景;始于新加坡的《小坡的生日》,再现了东西洋之间的南洋;完成于济南的《猫城记》,则是讽喻现...
关键词:老舍小说 异邦体验 执拗的杂音 五四文学 
老舍小说与儒家文化被引量:7
《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158-165,共8页岳凯华 
儒家文化为老舍个体文化构成的核心和主体,老舍小说亦烙刻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印记。本文先勾勒老舍对于儒家文化批判中有眷恋、眷恋中亦有批判的复杂心态,再论述老舍小说对地域性血缘关系和北平文化的自觉认同,后考察老舍笔下人物"杀身成...
关键词:老舍小说 儒家文化 文化批判 文化构成 复杂心态 血缘关系 选择方式 舍生取义 
怅恨世情与文化批判——论老舍小说的叙述形态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150-154,共5页吴效刚 
老舍的小说由一个历尽沧桑的阅世者,采用事理相融的叙述方法,在一种怅惘慨叹的情调中,叙述描写世事人情,以求改良世道人心并改善人的生存状况,形成了怅恨世情的叙述形态。这种叙述形态中包含的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批判思想在于,通过世事描...
关键词:叙述形态 老舍小说 文化批判 世情 人格精神 叙述方法 人的生存 批判思想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徘徊——论老舍小说的理想爱情叙事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54-59,共6页谢昭新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老舍将早年的初恋情结融入小说创作中,形成了一条理想爱情叙事线索。从《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以书写爱情为"副线"的叙事策略:理想爱情的追求与消解。到30年代的《微神》、《阳光》、《月牙儿》等小说,则形成了理想爱情...
关键词:爱情叙事 理想爱情 老舍小说 “现代” 传统 《老张的哲学》 文化想象 现实批判精神 
论老舍小说创作方法及艺术形式的创新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113-120,共8页谢昭新 
老舍以小说家的姿态登上文坛后 ,就不断地对小说艺术方法、形式技巧进行探索、创造 ,他是小说本体艺术的积极探索者 ,又是小说“现代化”艺术方法的全新创造者。他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开放式创作方法 ;小说艺术形式的...
关键词:老舍 小说 创作方法 艺术形式 创新 现实主义 体式 艺术风格 
老舍小说的叙事语调
《文学评论》1990年第1期155-156,共2页赵泽民 
众所周知,老舍的幽默语调是不“纯”的,以往,人们借用“含泪的笑”来概括他的幽默特色;他也多次用“酸笑”来自谓。然而,这样的概括不免笼统和简单,也不完全适合本文的论述角度。我认为,老舍的叙事语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首先,幽默...
关键词:老舍小说 语调 幽默特色 三个方面 论述角度 复调结构 根本特色 宽容 作家 概括 
进入多维视野的老舍——近年来老舍研究述评被引量:7
《文学评论》1985年第3期82-92,共11页宋永毅 
一个伟大作家自身的价值,常常是提高对他研究水准的一种潜力。尤其当他的不幸逝世使人们愈感他存在的珍贵时,当时间的流水终于刷洗了种种错觉的浮尘,必要的审美距离又使人能无误地审视他的作品对,这种潜力的作用就更为明显。
关键词:老舍小说 老舍研究 多维视野 骆驼祥子 研究者 老舍创作 老舍作品 作家 现实主义 研究发展 
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被引量:46
《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35-50,共16页赵园 
老舍的文学活动,开始在中国现代史上的这样一个时期:以“五四”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把中国历史推近了黎明期,而暗夜仍然不愿退走,中国土地上还印着旧时代的大块阴影。中国现代文学史,反映着这个时代,描绘着今天与明天。
关键词:老舍小说 市民社会 市民阶层 中国现代文学史 市民人物 中国现代史 批判 民族性格 小市民 形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