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有机碳

作品数:627被引量:6065H指数:4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正才阮宏华姜培坤王斌刘国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典型黑土区不同树种退耕还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师立鹏 谷会岩 王秀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D1500705)。
为探究东北典型黑土区不同退耕还林树种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黑土修复工作及树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分别选择以小黑杨(Populus×xiaohe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退耕还林 土壤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不同火烈度对四川泸山林场云南松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
《生态学报》2023年第22期9281-9293,共13页高钰 索奥丽 高敏 王忆文 陈锋 刘晓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511601)。
林火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影响土壤固碳能力及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阐明不同火烈度对云南松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于云南松林火后生态系统恢复及土壤碳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火烧2年后四川泸山林场云南松林0—5、5—10、10—15...
关键词:火烈度 云南松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被引量:3
《生态学报》2023年第9期3798-3806,共9页黄卫丽 海龙 吴振廷 武永智 张嘉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67043)。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早期变化。但在SOC贫瘠的沙地,长期恢复演替如何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 恢复与演替 毛乌素沙地 
围栏禁牧对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4
《生态学报》2023年第4期1506-1514,共9页刘爽 范峰华 张昆 郑荣波 郭雪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3008);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202001AS070041);云南省高原湿地保护修复与生态服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105AG070002)。
过度放牧导致滇西北高寒湿地碳汇功能逐渐丧失,围栏禁牧作为一种有效的湿地恢复方式,其对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碳库的影响尚缺乏研究。为探明围栏禁牧对滇西北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纳帕海湿地不同禁牧年限(未禁牧、禁牧3年、禁...
关键词:湿地恢复 禁牧年限 活性有机碳 
滇南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被引量:8
《生态学报》2022年第17期7105-7117,共13页杨桦 彭小瑜 杨淑琪 张云斌 赵才 黄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27);云南大学人才项目(C176220100083)。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壤有机碳库对土地利用方式及环境因素的响应,以滇南喀斯特地区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耕地、草地、灌丛、人工林、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
关键词:喀斯特断陷盆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通径分析 
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2
《生态学报》2021年第21期8525-8534,共10页习丹 翁浩东 胡亚林 吴建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3068,31570444)。
为探讨氮添加和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置对照(CK)、林冠氮添加(CN)、林下植被去除(UR)、林冠氮添加和林下植被去除(CNUR)4个处理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林冠氮添加和林...
关键词:林冠氮添加 林下植被去除 活性有机碳 惰性有机碳 杉木人工林 
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2
《生态学报》2020年第6期1839-1850,共12页胡海清 罗斯生 罗碧珍 魏书精 吴泽鹏 王振师 李小川 周宇飞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4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572017PZ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109);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GXNSFBA118108)。
林火干扰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因子,可改变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能量传递。研究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固持和碳循环过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旨在减缓全球变化的林火管理策略...
关键词:林火干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活性有机碳 碳稳定性 
冻融作用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1
《生态学报》2019年第21期7938-7949,共12页李富 臧淑英 刘赢男 吴祥文 倪红伟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1003-00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C0500405-03)
为了研究冻融作用对不同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选取三江平原未受干扰小叶章湿地(UDAW),干扰小叶章湿地(DDAW)和水稻田(RP)土壤(0—10 cm,10—20 cm和20—30 cm)进行室内冻融模拟实验。实验设置(-10—10℃)和(-5—5℃)...
关键词:冻融循环 活性有机碳 酶活性 三江平原湿地 
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的影响被引量:53
《生态学报》2019年第15期5546-5554,共9页闫丽娟 李广 吴江琪 马维伟 王海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343,31660348,41561022);甘肃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团队项目(2018C-16)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种典型植被(荒草地、文冠果林地、柠条灌丛、沙棘林地)进行了活性有机碳(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EOC,Easily Oxidated Carbon;POC,Particle Organic Carbon)及有机碳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植被土壤活性有机...
关键词:黄土丘陵 植被类型 微生物熵 碳库管理指数 活性有机碳 
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土壤有机碳效应被引量:26
《生态学报》2019年第5期1838-1845,共8页闫美芳 王璐 郝存忠 刘阳 崔菲菲 任鸿瑞 张建彪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30105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1D011081;201701D121120)
采煤使得植被和土壤遭到损毁破坏,导致原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急剧退化甚至完全丧失。采煤堆积的煤矸石可发生氧化自燃,是巨大的CO_2排放源。生态修复对减少矿区碳排放及减缓大气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后...
关键词:煤矿废弃地 植被修复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