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

作品数:3950被引量:10602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马长生董建增杜昕黄从新龙德勇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武汉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国际脑血管病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艾多沙班与阿哌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7期505-505,共1页李宏建 
高龄老人(≥80岁)发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和血栓栓塞的风险很高。然而,相对于常用的阿哌沙班,最近上市的艾多沙班在该人群中的相对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因此,加拿大蒙特利尔犹太总医院的Chiv...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有效性和安全性 血栓栓塞 阿哌沙班 高龄老人 NVAF 蒙特利尔 
口服抗凝治疗在体弱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净效益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2期139-139,共1页李宏建 
体弱心房颤动患者的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OAC)治疗往往不足,而且关于OAC临床净效益(net clinical benefit,NCB)的证据不多。因此,丹麦奥尔堡大学医院的Søgaard等进行了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旨在探讨抗凝治疗的血栓栓塞事件风...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 口服抗凝药 出血风险 队列研究 血栓栓塞事件 抗凝治疗 净效益 体弱 
抗栓药物在具有颅内出血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2期126-126,共1页李宏建 
对于具有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rH)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提供口服抗凝(oral anticoagulation,OAC)治疗的决定具有挑战性,需要对血栓栓塞事件风险与复发性ICrH风险进行权衡。因此,英国利物浦心血管科学中心的Ivany等进行了...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 抗血小板药 有效性和安全性 非外伤性 抗栓药物 血栓栓塞事件 颅内出血 英国利物浦 
卒中预防共同决策对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安全转归的影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3期189-189,共1页李宏建 
指南推动了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making,SDM)。最近研究表明,在常规医疗(usual care,UC)中使用就诊SDM工具可增加患者对决策的参与以及临床医生的满意度,而不会影响就诊时间长短。因此,美国梅奥医疗中心的No...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 临床医生 治疗依从性 就诊时间 常规医疗 梅奥 共同决策 临床安全性 
无症状脑梗死与心房颤动患者的认知损害被引量:3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1期48-51,共4页张馨予 孙玉姣 赵鑫 陈晶晶 董艳红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会增高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发生率,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会导致认知损害加重。心房颤动可视为加速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
关键词: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心房颤动 认知损害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患者认知损害和痴呆的机制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年第12期935-938,共4页李世静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发生率和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F是认知损害和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对AF患者认知损害和痴呆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心房颤动 认知障碍 痴呆 痴呆 血管性 脑血管障碍 
抗凝治疗和导管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痴呆的预防作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年第12期939-942,共4页邢雪 刘媛媛 侯志华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研究显示,AF与痴呆风险增高相关。预防AF患者痴呆的潜在治疗策略的证据日益增多。文章对抗凝治疗和导管消融对AF患者痴呆的预防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心房颤动 痴呆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抗凝药 导管消融术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大脑中动脉栓塞: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1年第9期703-707,共5页杨春丽 李宗树 刘敏 孙宏侠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303174SF)。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1]。AF的发病机制包括心脏结构重塑、心房局灶性快速放电、多小波理论、自主神经刺激和阻断、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2,...
关键词:心律失常类型 射频消融术 血栓切除术 心房颤动患者 血管内 大脑中动脉栓塞 自主神经 氧化应激 
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左心房和左心耳的影响被引量:5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0年第7期536-540,共5页王丹 闫福岭 
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原因,心房颤动与左心房异常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左心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争议。现主要针对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围绕左心房及左心耳的大小、形态、功能与...
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心房颤动 心房 心耳 危险因素 预后 
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风险与同胞卒中易感性相关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0年第7期546-546,共1页李宏建 
尚不清楚遗传因素是否有助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分层。瑞典隆德大学临床科学系的Bemtsson等对瑞典人群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研究,旨在探讨同胞患有缺血性卒中是否会增高AF患者的缺血性卒中以及死亡风险。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死亡风险 心房颤动患者 瑞典隆德大学 卒中风险 风险分层 遗传因素 同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