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毛

作品数:16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作人顾福康庞延斌沈锡祺魏红兵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小哥白尼(野生动物)》《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电子显微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纤毛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心蛋白3定位于游仆虫细胞中形成棘毛的基体上(英文)被引量:1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605-613,共9页柴宝峰 杨睿 李娜 王景涛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China(No.30770294 and 30940043);The Natural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Shanxi(No.2009011040-1)~~
中心蛋白与中心体(或基体)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形成原生动物巨大的细胞骨架网络;为了研究从八肋游仆虫细胞中克隆到的一种中心蛋白基因(EoCen3)的功能,我们构建了八肋游仆虫细胞大核人工染色体pBTub-Tel ,定位分析该基...
关键词:纤毛虫 大核人工染色体 中心蛋白 基体 
一种腹柱虫(Gastrosty lasp.)棘毛的数目变异和生理改组的观察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6期951-956,共6页王重刚 陈奕欣 
Quantitative variation and physiologicalreorganization ofcirriG.sp.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variation ofthe num ber and distribution ofcirriis in a large scope. The variation in the num ber ofcirrii...
关键词:腹柱虫 棘毛 数目变异 生理 纤毛虫 形态学 
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形态和形态发生的研究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1期103-109,共7页庞延斌 魏红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工作主要采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小腔游仆虫E.aediculatus形态和形态发生进行了描述和研究,从银线系角度及发生角度上证明该虫尾部的四根棘毛的来源不同。由此建议把左边两根看成是左缘棘毛减少至两根的情形并称之为左缘...
关键词:小腔游仆虫 形态发生 左缘棘毛 游仆虫 纤毛虫 
急纤虫Tachysoma pellionella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演化被引量:4
《Zoological Research》1984年第2期189-198,I0007,I0008,共12页张作人 庞延斌 顾福康 
应用能同时显示纤毛虫的皮膜结构及核器的蛋白银染色方法,研究了急纤虫Tachysoma pellionella的形态及其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中的形态发生过程是:(1)大核改组带出现后,在口围带(AZM)和腹棘毛VC4、VC5之间形成...
关键词:无性生殖 波动膜 棘毛 形态发生 银染色 改组带 内侧向 基部 
伪尖毛虫Oxytricha fallax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Zoological Research》1983年第1期1-7,I0002,共8页张作人 黄明 
伪尖毛虫Oxytricha fallax系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腹毛目、尖毛虫科的一种常见的单细胞动物。一般认为分裂间期的伪尖毛虫具有两个长圆形大核和两个圆球形小核。虫体腹面生有八根额棘毛、五根腹棘毛及五根肛棘毛,周缘左右两侧还生有...
关键词: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门 纤毛虫纲 伪尖毛虫 棘毛 腹毛目 小核 圆球形 
尾柱虫(Urostyla cristata)的形态发生研究被引量:1
《Zoological Research》1982年第1期1-9,共9页张作人 庞延斌 邹士法 
U.cristata的表膜“纤毛图式”的构成多而复杂,棘毛大小、基部形状都不相同。在分裂时期产生四个新原基(primordium)区域:(1)口原基(AZM和PM),(2)额部、腹部和臀部棘毛原基(FVT),(3)缘棘毛原基和(4)背触毛原基。U.cristata在无性分裂时...
关键词:棘毛 形态发生 纤毛图式 无性分裂 后仔虫 前仔虫 分裂过程 原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