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空间

作品数:68被引量:12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志明李彬肖文静康永平裘鸿菲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徐州市科技情报研究计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建筑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历史转折之年的纪念堂、建筑外交与技术体系探索
《建筑学报》2024年第9期162-163,共2页李凌洲 董斯静 彭怒 
1976、1977年前后的中国面临变局和冲突.主导性的政治生态、萌芽中的文化变革,以及对新技术的渴望,都深刻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实践与理论研究.1伟人回响:革命历史建筑与纪念性空间塑造1976年的伟人辞世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纪念...
关键词: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空间 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 新建建筑 毛主席纪念堂 社会发展进程 历史转折 
武汉纪念性建筑活态保护策略研究——以向警予故居为例被引量:1
《城市建筑》2024年第9期29-33,共5页祝笋 潘猛猛 
“向警予故居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jms-22-01)
武汉近代建筑整体空间融合了西方外来建筑文化、人文地理、地域文化等建筑风格,通过对武汉市纪念性空间、纪念性建筑等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测绘建模、文献分析等方式,分析其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对其提出活态保护策略...
关键词: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空间 活态保护策略 
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策略浅析被引量:1
《建筑与文化》2021年第9期24-25,共2页卢俊霖 焦典 唐建 
纪念性建筑设计与地景在当代结合日益密切,但关于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方法缺乏总结。由此从整体环境、建筑形象和空间营造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主客转换、异质缝合、模拟重构、形象隐喻、空间沉浸五种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策略,并对五种...
关键词:纪念性建筑 地景建筑 纪念性空间 地景 
空间的纪念性表达——抗日战争最后一役胜利广场设计
《建筑技艺》2020年第12期97-99,共3页戴雨航 
抗战最后一役胜利广场整体方案以回忆战争的"追忆之痕"——裂痕空间为设计线索,以"止战之殇"——镜面水池与历史对话以抚平战争的创伤为精神寄托,以尊重环境、依托环境、升华环境的理性精神作为设计的主导思想,以地景艺术为主要建筑设...
关键词:裂痕空间 纪念馆 抗日战争 纪念性空间 地景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纪念性表达——以渭南圣德象山生态公墓设计为例被引量:2
《华中建筑》2019年第4期59-63,共5页李彬 费甲辰 张蕾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是中国地域性和深厚文脉的外在表现,它从宏观和微观多个角度反映出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人文精神,其中以纪念性空间的秩序最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各种信息的提取、整合和重构,为实践中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空间 纪念性空间 殡葬建筑 空间意向 
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的再生——山西马烽公园中标方案中的精神空间被引量:1
《城市建筑》2018年第29期46-50,共5页李彬 费甲辰 张蕾 
位于山西省孝义市中心城区北部的马烽公园项目,于2017年公开招标,上海筑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方案脱颖而出,并最终中标。中标方案以基地内马烽故居和数间保存良好的老宅的再利用为设计出发点,寻求人的活动和场所、历史、自然之间的...
关键词:城市空间 纪念性空间 历史建筑 风土建筑 
浅析影响战争纪念心理的建筑空间因素
《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年第B04期60-60,62,共2页成月 
战争纪念馆对不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观众激发的心理体验往往大相径庭,其不同的纪念性空间所传达的纪念心理亦截然不同。面对国家社会的政治需求乃至民众的伦理道德观念、战争纪念馆需要带给观众的是怎样的一场心理体验?是加深创...
关键词:纪念心理 战争纪念性空间 
柏林观察
《建筑学报》2012年第8期6-12,共7页Ingrid Schrder Joris Fach 戴叶子 李华东 
通过设计课程介绍尝试为柏林的市民空间提供一种非纪念性的设计方法。设计工作集中在对复杂和脱节的自发城市空间与纪念性空间进行观察及分析,并试图寻找这座异质城市中隐藏的功能计划,经观察发现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来理解(既是...
关键词:城市观察 自发城市建筑 纪念性空间 
试论纪念性建筑与空间的设计表现被引量:10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王家民 张中义 
陕西省社科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09Z032)
在梳理纪念性建筑与空间含义的基础上,对纪念性空间的类型特征、构成元素和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提出纪念性空间设计须综合地形、植物和光线等元素,并可适当融入光电等现代技术来营造空间氛围的观点,以期促进具有传统文化意义与时代审...
关键词:纪念性建筑 纪念性空间 象征手法 设计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