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记忆

作品数:516被引量:38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墨王炎何平王艳宋瑞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口述历史纪录片《生于1978》的记忆价值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19年第16期53-55,共3页张高洁 
“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口述历史的一种呈现形式,通过影像生动直接地体现了“记忆”的价值,表达了隐形的历史真实,弥补了既有的史料空白,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生于1978》是北京电视台致敬改革开放40周...
关键词:口述历史纪录片 《生于1978》 个人记忆 集体记忆 民族记忆 
《明月几时有》:个人记忆与历史叙事
《电影文学》2019年第12期79-81,共3页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欧阳修公文研究”(项目编号:ky2016LX412)
电影《明月几时有》是许鞍华执导的一部抗战主旋律电影,该片以我国抗战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护送八百名文化名人安全撤离香港这一历史事件为开端,主要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后,以小学教师方兰为首的一群小人物顽强抗日的...
关键词:《明月几时有》 个人记忆 历史叙事 
解析纪录片《南京》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2年第4期123-124,共2页白云霞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该片在力图“客观陈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放弃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照片等程式化的传统纪录片手法,主要采用亲历者“个人记忆”法作为全片的叙述重心与指向,以第三者...
关键词:纪录片 南京大屠杀 个人记忆 故事化叙事 
成长与正名——评电影《集结号》
《电影文学》2008年第10期36-36,共1页陈培文 
《集结号》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场为背景,以谷子地从指导战斗到给牺牲的战士们正名为剧情。其中《集结号》也花了不少笔墨来表现一个懦弱的青年王金存成长为一个男人的过程,展示了战场上的成人礼。同时更多地从个人记忆的角度,对整个战役...
关键词:集结号 成人礼 个人记忆 正名 
记忆成史破樊篱——论奥古斯特·威尔逊历史系列剧中的“记忆”
《电影文学》2008年第10期151-152,共2页王玮 
威尔逊的历史系列剧发峣于剧作家对美国黑人现实困境的关注,完结于他对20世纪黑人历史的重新阐释,其中,《篱》表现了个人、集体双重记忆在构建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由此证明,剧作家正是在自身个人记忆的基础上,将20世纪里美国黑人...
关键词:系列剧 个人记忆 集体记忆 美国黑人历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