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期

作品数:205被引量:35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毛树春周治国宋美珍张立桢郑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农业科技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不同共生期对套播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20期4-5,9,共3页钟剑文 顾小刚 王小平 蒋永康 杨国华 周明方 张炜 范晓璐 
为探讨不同共生期对套播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共生时长5、10、15 d共3个处理,研究其对套播小麦出苗发苗,齐穗期叶片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抗倒伏能力和后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州市金坛区以扬辐麦4号为小麦主栽品种的地区,...
关键词:套播麦 共生期 植株性状 产量 
麦子秸秆全量还田无共生期免耕麦套稻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6期58-58,60,共2页冯为成 张永忠 
介绍麦子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无共生期免耕麦套稻这一新型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和操作要点,分析其与传统麦套稻、麦后直播稻相比的优势和效益,以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 共生期 免耕 麦套稻 
不同共生期与播种量对稻套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4期33-34,共2页胡顺祥 韩国路 倪艳云 闵思桂 
研究里下河地区稻套麦不同共生期及播种量对稻田套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生期6 d、播种量为210 kg/hm2条件下,易获得较高的群体质量和产量;共生期超过6 d,群体质量会有所下降;播种量过低,会造成基本苗少,成穗数减少,不...
关键词:稻套麦 共生期 播种量 
零共生期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6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期63-63,共1页方曙棠 汪董 赵明海 
分析稻套麦应用的必要性,总结了零共生期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覆盖稻草、沟系配套、适时化控、科学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套麦 零共生期 高产 栽培技术 
无共生期麦田套播稻栽培试验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期53-53,55,共2页陆纪元 钱云 杨卫健 罗品忠 向玲洁 朱亚波 
无共生期麦田套播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无共生期麦田套播稻栽培技术具有可行性,可彻底解决稻麦两熟地区夏收季节屡禁不止的秸秆焚烧难题,从根本上杜绝秸秆对大气、水域、土壤等环境的面源污染,确保清洁生产;同时,秸秆全量自然还田能增加...
关键词:无共生期 麦田套播稻 茎蘖动态 产量 
超高茬麦套稻不同共生期试验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1期173-173,175,共2页李进永 张大友 郭红 王荣道 张亚 许建权 邵风康 陈玉军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SX(2007)jd05);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粳稻项目(2006BAD02A03)
以盐粳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超高茬麦套稻不同共生期对小麦后期生长以及水稻茎蘖动态、产量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稻区应根据区域温光资源的特点,确定合理的麦稻共生期,保证水稻在最佳温光条件下抽穗扬花、灌浆结实,以有效提高结...
关键词:超高茬 麦田套稻 共生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