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园

作品数:245被引量:354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吕才有杨广容梁名志王平盛谢瑾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世界遗产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普洱景迈山古茶园被引量:1
《世界遗产》2014年第1期42-44,共3页
中国云南的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物种源地、保存地。近些年来,西南边境的云南普洱地区陆续发现了树龄约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树龄1500年左右的野生一栽培过渡型古茶树,以及在森林中成片开垦种植,具有乔、灌、草...
关键词:普洱 茶园 中国云南 生物多样性 茶文化传播 西南边境 生态结构 茶树 
古茶树传奇 解读普洱古茶园文明
《世界遗产》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
澜沧江一路向南,水势奔腾而下,峡谷相对而出。就在两旁的群山中,来自古老高地的濮人、羌人以及来自古老低地的傣族人汇集于此,形成了以古树茶为符号的灿烂文明。今天,在包括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普洱市地区、保山地区、大理地区、西双...
关键词:普洱市 茶园 古树 文明 澜沧江流域 传奇 解读 西双版纳地区 
古茶园文化价值
《世界遗产》2012年第4期50-52,共3页
本文感谢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欧洲研究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Professo rlan Macfarlane,FBA,以及他的著作《Green Gold,TheEmpire of Tea》(《绿金:茶叶帝国》);英国剑桥大学康河计划--保护即将消失的世界Cambridge Rivers Project(CRP);帝瑚传播Bluake Communications.
茶叶(camelliasinensis)原产于喜马拉雅山东部湿热的丛林区,位于缅甸、印度阿萨姆和中国云南的三角带,包括现在云南省的普洱地区。 茶本是野生植物,但聪慧的中国人巧妙地驯服了它,使它成为一种日常饮品。
关键词:文化价值 茶园 中国云南 野生植物 三角带 云南省 中国人 
普洱古茶园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世界遗产》2012年第4期53-53,共1页闵庆文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包含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普洱市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到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完整体系;
关键词:生态茶园 普洱市 遗产价值 农业文化 演化过程 文化系统 管理方式 茶树 
古茶园的生态价值
《世界遗产》2012年第4期54-55,共2页杨宇明 鹿蓠 刘冰 
我第一次接触古茶园是1983年。当时我们在做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规划,时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主任、后来也是我的博士导师裴盛基教授告诉我们说:“你们做科考和规划的时候,应该去勐海曼稿看一看。
关键词:生态价值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茶园 自然保护区 科学考察 博士导师 规划 
普洱古茶园的文化景观价值被引量:1
《世界遗产》2012年第4期56-57,共2页陈耀华 水伊 
1999年,我在云南红河州开展红河州城镇体系规划,就听说了思茅一带有很多古茶树。第一次亲眼看到是在2011年3月,去元阳梯田考察完了以后又去景迈山古茶园考察。
关键词:景观价值 茶园 文化 普洱 城镇体系规划 红河州 
古茶园生态故事
《世界遗产》2012年第4期28-31,共4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景迈山的气候、地质的独特性,孕育了世间罕见的千年古茶园。从3000多万年前的地质运动及地球气候的演化,到在森林里构建的古茶园,茶树与其他动植物种共生一处,形成了天然、和谐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系统 茶园 故事 气候 地质 
古茶园的生命世界
《世界遗产》2012年第4期32-37,共6页刘艳丽 闵庆文 沙丽清 汪云刚 计云 
在云南普洱地区,传承了上千年的古茶园不仅是当地布朗族、傣族、佤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并且还是数以千计的动植物物种以及数万种微生物的世居地。
关键词:生命世界 茶园 共同生活 布朗族 微生物 动植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