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作品数:330被引量:52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绍良张俊杰叶飞王天松王禹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边支斑块主动转移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年第7期549-553,共5页申华 杨丽霞 王志坚 纪征 刘斌 李学奇 贾绍斌 杨清 吕赛 周玉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7YFC0908800);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计划专项经费(DFL20150601);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使命"计划专项经费(SML20180601);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PXM2019_026272_000006;PXM2019_026272_000005).
目的比较边支斑块主动转移(ATP)技术与即兴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入选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等6家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36例分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边支斑块主动转移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第1期67-69,共3页蔡金赞 冒晨昱 朱永翔 庞思 张瑶俊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15%-20%。遵循简单、安全和迅速的治疗原则并根据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欧洲分叉病变俱乐部专家共识推荐,单支架术应作为治疗分叉病变的首选...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随机临床试验 治疗原则 血管闭塞 最佳治疗 支架术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第7期642-645,共4页满万荣 张卫泽 孙冬冬 李成祥 王海昌 
一、前言如何正确选择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策略一直是对心内科介入医生的考验,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功能学血运重建”时代的到来,介入医生在面对复杂的分叉病变一筹莫展时,似乎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血流储备分数 应用 血运重建 心内科 功能学 医生 
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7期583-588,共6页杨筱茜 李佩玲 于海杰 高远 齐国先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先后行冠状动脉CTA及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79例。调取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影像资料,选择直径〉2.0mm的2级以上血管分又为研究...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TAP技术与必要性支架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9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第2期131-134,共4页成万钧 周玉杰 赵迎新 聂斌 郭永和 王志坚 王建龙 
目的对比分析TAP技术与必要性支架术在处理边支大于2.0mm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必要性支架组和TAP组。入选病例的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为MEDINA(1,1,1)型分叉病变,主支血管参考直径≥2.5mm,边支血管参...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特点、分型和治疗策略被引量: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杨跃进 高展 
由于血液涡流及血管壁受到的剪切力增加,冠状动脉的分又处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冠状动脉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的严重狭窄的病变,约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6%,欧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对分叉病变的定义...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病变特点 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病变 分支血管 存活心肌 
双对吻挤压与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被引量: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2期100-107,共8页陈绍良 张俊杰 叶飞 陈韵岱 吕树铮 Tan Huaycheem Tejas Patel Kawajiri Kenji Israel Tamari 单守杰 朱中生 林松 田乃亮 李晓波 刘志忠 Michael Lee 魏盟 徐亚伟 袁争白 钱均 孙学文 杨松 陈金国 何奔 Sumitsuji 
目的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DK CRUSH 最终对吻扩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