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思想

作品数:144被引量:14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军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中民李新贵周益锋赵勇代祥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海洋世界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韬的海防思想(下)
《海洋世界》2010年第12期60-61,共2页刘中民 
对外战略上,王韬主张采取亲英、制俄、防日的策略。19世纪70年代后期,俄国乘新疆动乱,侵占伊犁,其后俄又借伊犁事件,陈兵中国东北及沿海地区。这使王韬深深认识到,俄国是中国海陆两疆的心腹大患,他指出:"俄国师船近多云集于珲春,
关键词:王韬 海防 沿海地区 中国海 俄国 伊犁 年代 
王韬的海防思想(中)
《海洋世界》2010年第11期70-71,共2页刘中民 
19世纪70年代中期,王韬的海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既重视海防的主要建设,也重视巩固海防的辅助设施,并且参加了1874-1875年间的海防讨论,论述了海防建设的迫切性,同时指出中国海疆的大敌有日俄两国。海防争议初期,王韬就撰...
关键词:海防建设 王韬 辅助设施  
王韬的海防思想(上)
《海洋世界》2010年第10期60-61,共2页刘中民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所面临海防危机日趋严重。伴随两次海防大讨论的展开和洋务运动的深入,不仅朝廷重臣和各省督抚围绕海防建设献计献策,有着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们也加入到了筹议海防的行列之中。
关键词:海防建设 王韬 鸦片战争 近代中国 洋务运动 知识分子 
马建忠的海防思想(下)
《海洋世界》2010年第9期66-67,共2页刘中民 
马建忠海防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更多地从制度方面着眼,他不会大而化之地议论海防问题,而是抓住海防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结合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联系中国的实际,具体而深入地进行分析;他注重从思想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教育的层面和管理的...
关键词:海防建设 海军建设 马建忠 中国 
马建忠的海防思想(上)
《海洋世界》2010年第8期63-64,共2页刘中民 
英法创立水师百有余年,至于今,举数十万水师之将士,而人皆自爱,事尽称职;举数万万之帑金,而无丝缕之虚糜,无分毫之浮报者,夫岂以外洋之人贤于中国哉!亦法制使然也。
关键词:留学生 留学教学 马建忠 海防思想 
郑观应的海防思想(下)
《海洋世界》2010年第7期71-73,共3页刘中民 
他围绕"攻"与"防"、"巡"与"守"两方面的论述,较之左宗棠的海防战略思想更具体、更实际,对后来的海防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海防建设 左宗棠 郑观应 军事 中国 
郑观应的海防思想(上)
《海洋世界》2010年第6期75-76,共2页刘中民 
海军为陆军之佐,表里相扶不能偏废,闭关自守患在内忧,海禁宏开患在外侮。内忧之起,陆军足以靖之,外侮之来,非海军不足以御之。——郑观应 郑观应,原名官应,字正翔,广东香山县人(今中山市),是19世纪后期著名的民族资本家。郑观应早年...
关键词:海防 轮船公司 中山市 资本家 陆军 海军 上海 香山 
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下)
《海洋世界》2010年第5期60-62,共3页刘中民 
中日甲午战争导致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和《马关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了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由于甲午战争后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日绌,而战后列强附中国势力范围的瓜分,使得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几乎尽被列强侵占。
关键词:张之洞 海防 中国沿海 甲午战争 北洋海军 政府财政 势力范围 
丁日昌的海防思想(下)
《海洋世界》2010年第3期68-69,共2页刘中民 
他无疑是近代首倡台湾设防的思想先驱。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舰船屡犯台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陆续开放基隆、淡水、安平、高雄为通商口岸,大量输入鸦片,掠夺资源,台湾局势也因此日渐紧迫。
关键词:海防 鸦片战争 台湾 
丁日昌的海防思想(上)
《海洋世界》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刘中民 
他认为要摆脱“受人把持终无自强之日”的困境,要握倡西学,以实现“自强御侮”的目的。
关键词:海防 丁日昌 反侵略精神 先进科学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