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

作品数:8890被引量:12050H指数:4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叶必丰关保英柳砚涛章志远杨海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效行政行为判断标准的完善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1期215-216,共2页王珊珊 
2014年《行政诉讼法》实施至今已有5年之久,但司法实践中对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仍不能达成统一的认定标准。本文通过100份内容涉及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行政判决书进行分析总结,反映出司法实践中认定无效行政行为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司法实...
关键词:无效行政行为 认定标准 司法 立法 
浅谈关联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理论与实务分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29期111-112,共2页周勇 
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权力的配置决定的,权力配置的变化也导致行政行为的变化。在法院审查中,需要调查行政行为之间的关系,关联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问题具有特殊性,是现在审判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涉及到多项法律规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
关键词:关联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 务实 
论行政行为形式选择自由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6期212-213,共2页李国平 
行政行为的形式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行政行为型式化是传统行政法的重要工作,对于传统行政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行政现实和行政机关角色的转变,促使给予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形式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具有正当性,同时也是有限度的,在我国事...
关键词:行政行为 选择自由 行政机关 
阶段性行政行为可诉性的实务解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6期214-215,共2页孙琳 
阶段性行政行为这一概念在我国法学理论中没有提及,在德国行政法理论中存在。但在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往往以某行政行为所处的阶段来判断其是否属于司法救济的范畴,限制了当事人的诉权。本文试从实务判例入手,解析阶段性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关键词:行政行为 阶段性行政行为 可诉性 
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责任探讨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期117-118,共2页申敏 
抽象行政行为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尤其在行政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但受监督力度因素的影响,抽象行政行为发挥的作用有所弱化,经常经出现行政管理秩序混乱、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由...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 法律责任 法律监督 
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存在的问题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期220-221,共2页邱豆豆 
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对行政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履行行政应诉职责,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
关键词:受案范围 授权组织 抽象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 
律师见证在行政领域的应用、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35期140-141,共2页官精灵 
律师见证一开始是在民事领域实施并迅速"走红",律师见证作为"私证"正一步步渗透到行政领域,参与到行政行为中。但是行政领域的律师见证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行政行为中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共同委托律师见证,见证中更加注重被见证行政...
关键词:律师见证 行政行为 合法性 
浅析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25期221-221,224,共2页王名琛 贾艳芳 
在我国,具有刑事侦查权的行政机关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海关,这些机关在本质上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它们又被赋予了刑事侦查的权力。法律实践中,这些行政机关既有行政处理的权力,又有采取刑事措施的权...
关键词:刑事侦查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 法律救济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14期161-162,共2页孙坐堂 陶艳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此决定的提出,是检察机关在诉讼外对行政机...
关键词:行政行为 违法行政 检察监督 
重复婚姻登记案件的困局与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7期163-163,181,共2页王鹏 
婚姻是为法律所承认的,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男女两性结合。婚姻要为法律所承认,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要件。我国采取的是登记制。因此,在我国,婚姻登记是最具权威性的婚姻关系公示形式,不仅保护婚姻双方当事人,也维护第三人的权益及社会公...
关键词:婚姻 重复登记 欺骗 行政行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