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微生物

作品数:20被引量:42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徐明岗姚槐应李冬初王伯仁闫文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学通报》《江苏农业科学》《土壤学报》《生态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天然赤铁矿促进红壤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被引量:8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7年第1期92-97,共6页任桂平 孙曼仪 鲁安怀 丁竑瑞 李艳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846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103;4127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402032);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2014M550552)
为了研究天然赤铁矿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以长沙和海口红壤为例,构建了双室反应体系对红壤微生物与天然赤铁矿间氧化还原作用及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进行表征。研究显示,增加赤铁矿作为电子受体后,长沙与海口红壤体系开路电压由425.28...
关键词:红壤 赤铁矿 微生物 电化学 胞外电子传递 
红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变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土壤》2015年第2期272-277,共6页周赛 梁玉婷 孙波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150000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4CB441003)资助
南方红壤丘陵区面临土壤肥力和生物功能退化问题,研究红壤微生物资源分布及其演变规律是培育红壤生物肥力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环境和人为因素对红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演变的影响,提出了红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调控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红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功能 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等碳投入的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红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8
《土壤》2015年第2期340-348,共9页陈利军 孙波 金辰 蒋瑀霁 陈玲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150302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4CB441003);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2BBF60078)资助
施用有机肥是快速培育瘠薄土壤的一个重要措施。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旱地,建立了玉米和花生单作系统等碳量投入有机肥和生物炭的田间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
关键词:红壤 有机肥 生物炭 微生物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CO2通量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微生物生物量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被引量:13
《土壤》2009年第5期744-748,共5页刘明 李忠佩 张桃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1093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YW-09-08)资助
研究了不同农林利用方式下红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功能多样性等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各指标造成了显著的影响;稻田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高,林地和草地微生物生物量次之,旱地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低...
关键词:红壤 利用方式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70
《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第2期51-54,共4页姚槐应 何振立 黄昌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00164);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809)
试验采用碳素利用(BIOLOG)及磷酸酯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8种供试红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两种方法均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能显著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磷酸酯脂肪酸法无需培养就能鉴别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结构,试验表明总...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素利用 磷酸酯脂肪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