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

作品数:2026被引量:36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金大陆杨健印红标李玉琦唐少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政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67年香港“反英抗暴”的前前后后
《党史纵横》2017年第8期56-60,共5页刘炳峰 
1967年“文革”狂飙波及到了香港。这年5月,香港民众效仿大陆红卫兵做法,手持《毛主席语录》,高举毛主席画像,发起了一场持续达5个多月之久的“反英抗暴运动”,成为香港近代以来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也使港英当局遭到自殖民统治...
关键词:香港 《毛主席语录》 “文革” 历史事件 近代以来 政治危机 殖民统治 红卫兵 
我参与的一场政治斗争
《报刊荟萃》2015年第10期60-62,共3页蒋巍 
被石团长赏识 1968年11月3日,我穿着刚发下来的没有领章帽徽的土造“黄棉袄”(即所谓“兵团战士服”),扛着背包,挎着书包——书包里装着四卷本的“红宝书”《毛泽东选集》,和上千名风华正茂的哈尔滨红卫兵,登上北去的列车,开...
关键词:政治斗争 生产建设兵团 《毛泽东选集》 1968年 “红宝书” 嘉荫农场 四卷本 红卫兵 
红卫兵忏悔的可行性路径
《学习之友》2015年第3期22-23,共2页张彦武 
《南方周末》与《中国青年报》曾大篇幅报道了红卫兵申小珂、胡滨时隔44年,向当年间接伤害过的北京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程璧投书致歉的事件。黄秀辉先生跟进评论道:“没有每个公民自己的良心自救运动,就不可能真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关键词:红卫兵 可行性路径 忏悔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青年报》 《南方周末》 党总支书记 外国语学校 
忏悔吧!
《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5期127-128,共2页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 
死于各种运动和武斗的人数,要远远多于死于红卫兵恐怖行动的人数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死亡人数,中国至今没有官方数据。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一些幸存者所写的所谓"伤痕文学"。另外,中共还在1981年公布过一份政治文件。但是,这方面的学术...
关键词:政治文件 红卫兵运动 官方数据 学术研究 陈小鲁 “伤痕文学” 清理阶级队伍 死亡人数 文革期间  
政治斗争中的“大义灭亲”
《上海采风》2014年第2期71-71,共1页
新京报刊文说,不久前,一则名为《一名红卫兵的忏悔:因告母亲致母亲被枪决》的新闻刺痛了诸多人心。当政治斗争开始泛滥,各种告密便随之而生。回望这段疼痛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珍惜当今的中国,现在的生活。
关键词:政治斗争 大义灭亲 新京报 红卫兵 母亲 枪决 
“文革”,更需要公共政治层面的反思
《同舟共进》2014年第4期89-90,共2页叶匡政 
2014年1月12日,老红卫兵宋彬彬面对面向“文革”中受到伤害的老师和同学道歉。这是继陈小鲁去年10月“文革道歉”后,又一起标志性的道歉事件。陈小鲁是陈毅之子,组建过“文革”首个红卫兵联合组织“西纠”。宋彬彬为中共上将宋任穷...
关键词:“文革”时期 政治层面 反思 宋任穷 红卫兵 天安门城楼 毛泽东 道歉 
宋彬彬的符号人生
《时代人物》2014年第4期82-85,共4页
19岁那年,宋彬彬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泽东戴上了“红卫兵”袖章,从此一生都穷于应付追捧、流言、责骂与内心冲突。如今,67岁的她终于鼓足勇气面向社会道歉,却发现仍然无法摆脱自己身上的“符号”。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一边骂她,一边期...
关键词:符号性质 人生  天安门城楼 内心冲突 面向社会 政治立场 红卫兵 
《米鹤都记录红卫兵一代》
《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3期6-6,共1页
在当代中国,没有哪一个群体比“红卫兵一代”命运更为特殊了,他们始终伴随中国现代政治而跌宕起伏。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与这个国家成长的历程中,他们既是实验者,是施暴者,
关键词:红卫兵 当代中国 现代政治  新中国 施暴者 国家 
毛泽东对红卫兵态度转变内幕揭秘
《档案与社会》2013年第4期17-21,共5页陈鸿斌 
红卫兵组织是在毛泽东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但是,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就自然消失了,这与毛泽东对红卫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直接关系。毛泽东曾经认为,搞“文化大革命”的依靠力量是青年学生。因此他支持红卫兵从1963年起,毛泽...
关键词:红卫兵组织 态度转变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内幕 青年学生 资产阶级 政治形势 
『段子』杂谈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年第16期24-24,共1页夏珺 
“段子”,本来是曲艺界的行话,指相声、快板、快书什么的,也称“活”。不知从何时起,“段子”成了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指笑话、顺口溜等好玩的话。朋友聚会、酒酣耳热时,或者茶余饭后,总爱讲点“段子”。“文革”时期,人...
关键词:“文革”时期 杂谈 使用频率 侯宝林 “活” 顺口溜 红卫兵 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