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

作品数:683被引量:31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秀玲李红梅武君贺宇李婧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内蒙古二人台民间戏班现状调研--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小班”个案谈起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32-43,共12页刘玉欣 董波 
2019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内蒙古卷”(项目批准号:19ZD08)的系列研究成果;2022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06);2021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乌兰牧骑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项目批准号:2021GG0426)的阶段性课题成果;内蒙古艺术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田野调查’名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2NYJB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人台,是流行于晋、陕、蒙、冀四省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产生的源头,与明末清初“走西口”的流民文化不无关联。由于地缘时间等时空因素,当下四省区二人台的发展,彼此之间既有共性关联,又互有区别。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艺术,是游牧文化...
关键词:内蒙古 二人台 民间戏班 传承发展现状 表演者 受众群体 文化阐释 
乌兰牧骑与二人台和东路二人台的传承
《内蒙古艺术》2022年第6期83-89,共7页赛罕 艾丽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内蒙古乌兰牧骑现状调查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最终成果,项目编号:18BH162。
内蒙古乌兰牧骑戏曲传承调查研究是乌兰牧骑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项目之一,着重对乌兰牧骑所涉“本省区剧种”(也称内蒙古主要戏曲剧种)蒙古剧、二人台和东路二人台传承进行研究。本文为戏曲传承研究之二,主要对乌兰牧骑在内蒙古地方...
关键词:乌兰牧骑 内蒙古戏曲 二人台 东路二人台 传承 
新世纪内蒙古二人台剧目研究
《四川戏剧》2022年第7期122-124,共3页苏鹏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内蒙古卷)”(项目编号:19ZD08)子课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戏曲发展(2002—2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剧目研究是内蒙古二人台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知网”平台检索的新世纪以来关于“内蒙古二人台剧目”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田野考察,可得相关研究呈现综述、田野考察、剧种本体、现代二人台剧目、传统二人台剧目与跨学...
关键词:内蒙古二人台 网络田野考察 二人台剧目 传播与传承 
论二人台牌子曲的艺术性--以《南绣荷包》为例
《当代音乐》2021年第4期19-21,共3页张丽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与规划一般项目(20AD005,A2018YY09)。
二人台牌子曲大多来源于明清曲牌,在两百多年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地方民歌、戏曲曲牌、佛教道教音乐、祭祀音乐融入其中,已成为一种内涵丰富的传统艺术形式,深受西北黄土高原的民众所喜爱。对其进行研究,是对明清曲牌衍变的一种管窥...
关键词:二人台 牌子曲 曲牌 《南绣荷包》 
中国北方民族乐器“梅(枚)”流源考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84-90,共7页王宁 史永清 
2020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及其实现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ND8107)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北方草原潮尔音乐的多声形态及其当代演变”(项目批准号:19ED202)阶段性成果。
民族乐器“梅”是中国北方笛属类乐器的一种,常用于北方地方小戏二人台音乐之中。本篇论文通过对典籍文献的分析,将“梅”与“枚”这两种相近的称谓进行辨析与释义,从中国笛子的形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来探寻“梅(枚)”的称谓来源。又将...
关键词:梅(枚) 梅管调笛 二人台 西安鼓乐 
新中国70年二人台原创剧目研究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19年第6期90-95,共6页王秀玲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内蒙古卷)”(项目编号:19ZD08)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二人台原创剧目随着社会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整体上来说,二人台原创剧目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社会功能,在剧目的主题和艺术形式上突出了民族融合的特点,但在题材和体裁上...
关键词:二人台原创剧目 多元多样的艺术本体 现代戏 地方特色 创新性转化 
蒙汉杂居区日常音乐实践的语境与认同——以土右旗文化大院《亲亲的二人台》歌曲演唱为例被引量:6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55-63,共9页魏琳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蒙汉杂居区的音乐与文化认同"(15CD1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项目"传统音乐与文化认同--以蒙汉杂居区音乐实践活动为例"(2015M581281)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民族音乐学界开始关注"音乐与认同"主题,并从不同研究路径结合田野个案进行分析。结合中国民族音乐学现状,去关注蒙汉杂居区民众日常音乐实践,可以看出:地方性的音乐实践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通过不同的音乐实践主体呈现出不同层...
关键词:日常音乐实践 曲目 语境 认同 
蒙汉杂居区民间音乐风格与社会变迁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68-79,共12页魏琳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蒙汉杂居区的音乐与文化认同"(项目批准号:15CD1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传统音乐与文化认同--以蒙汉杂居区音乐实践活动为例"(项目批准号:2015M581281)阶段性成果
作为民间音乐的二人台地方小戏,自身所持有的多元素、多地区、多族群融合的特质,呈现在整体性、区域性、地域性、层次性特征的中国传统音乐"多元分层一体化格局"中。笔者基于对民间艺人口述唱腔的记谱,关注二人台在现代社会其音乐风格...
关键词:二人台 音乐形态 音乐风格 社会变迁 
二人台音乐单一调式调性初探被引量:1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8-88,共11页魏琳琳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专项类别:国家西部项目)<东路二人台--从无意识发生到介入式延续>(批准号:08EB78)
以二人台音乐单一调式、调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音乐形态学分析方法与赵宋光先生"五度相生调式体系理论",试对二人台音乐的单一调式调性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独特的形态学特质。
关键词:二人台 音乐形态 调式 调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