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菌

作品数:272被引量:1166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刘树深董玉瑛王连生刘海玲冯长君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南京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应用模式生物检测饮用水源颗粒物的毒性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2020年第1期274-282,共9页常叶倩 顾翔 乔宇 陈鸿程 李梅 
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BE20167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3115,41571468);南京大学“十三五”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SY201911)。
悬浮颗粒物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大量小颗粒物(粒径<1μm)可吸附、聚集水中多种污染物,从而形成新的复合污染,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已有研究表明,颗粒物粒径越小,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越难以去除,因此,其表面吸附的污染物也会随之残留在水...
关键词:颗粒物 纤细裸藻 蚕豆 发光菌 饮用水 
烷基醇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及联合毒性预测被引量:8
《科学通报》2006年第13期1513-1518,共6页王斌 余刚 张祖麟 胡洪营 王连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3CB41500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青年基金(批准号:2004AA649140)资助项目.
以麻醉性化合物烷基醇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疏水性跨度很大的15种烷基醇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15min的急性毒性,应用辛醇-水分配系数进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分析,运用多次方程代替传统的线性方程对单一化合物毒性进行拟...
关键词:烷基醇 发光菌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联合毒性 等效辛醇-水分配系数 
发光菌毒性试验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8
《中国环境监测》2005年第2期49-51,共3页厉以强 常卫民 郭小颖 沈燕飞 章勇 丁曦宁 孔志明 
某敏感化工技改项目曾因超标排污引发跨地区厂群纠纷被责令停产整改,为考察该项目整改后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保障水生生物安全,在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时,采用发光细菌毒性试验检测废水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达标排放的废水...
关键词:发光细菌 毒性试验 验收监测 
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研究被引量:12
《环境化学》2005年第3期296-301,共6页林志芬 孔德洋 殷克东 王连生 董丽华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0GL200304);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择优基金(编号:SC021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37704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021567)资助项目.
测定了羟基乙腈与系列醛类化合物和对苯二甲醛与系列腈类化合物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phos phoreum)的联合毒性,探讨了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机制,并尝试提出了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
关键词:腈醛混合化合物 发光菌 联合毒性 QSAR模型 稳定性 预测能力 生物毒性 污染化学 
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发光菌毒性效应的CoMFA研究被引量:4
《环境化学》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刘新会 骆文茹 王连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2 0 0 3CB415 0 0 7)
应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 (CoMFA )对 5 6种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发光菌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 6组分三维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模型 (3D QSAR ) .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 (q2 )和常规相关系数(r2 )分别为 0 82 3和 0 95 8,说明该...
关键词:发光菌 毒性效应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空间场 3D-QSAR 交叉验证 急性毒性 MFA 应用比较 相关关系 
用电性拓扑态预测苯砜基乙酸酯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被引量:9
《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第4期442-446,共5页刘新会 骆文茹 王连生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007)
应用电性拓扑态(Electrotopological State, E-state)指数模拟分析了a-取代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15min-EC50, mmol/L),构建了一个4变量QSA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adj)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44和0.062,模型具有较高的...
关键词:发光菌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 电性拓扑态 
取代苯类化合物的二维全息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被引量:1
《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第12期958-961,共4页于红霞 徐铁莲 王连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9977008;20177008
为了预测非反应性麻醉型化合物对发光菌的发光半抑制浓度,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毒性效应,采用独特的二维HQSAR分析方法,根据分子碎片的类型,将分子结构转变成具有特征的分子指纹,并用数字进行标记。这些标记出的数字作为QSAR的描述符,经过...
关键词:全息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发光菌 生物毒性 预测模型 取代苯类化合物 
取代萘系列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的建模及稳健性检验被引量:15
《环境科学》2002年第S1期1-5,共5页魏东斌 张爱茜 王连生 胡洪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 983 7180 )
遵照标准方法测定了 1 6种取代萘系列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 ,用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方法构建了化合物毒性预测模型 :-lgEC50 =5 5 92 -7 4 89qH+ +0 777ELUMO +0 0 0 9α (n =1 6,r2adj=0 970 8,S =0 0 89,p <0 0 0 0 1 ...
关键词: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发光菌 取代萘系列化合物 蒙特卡洛模拟检验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硝基化合物毒性的影响被引量:10
《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第5期387-391,共5页孔德洋 高士祥 林志芬 王连生 蒋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7013); 教育部博士点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00028423)
通过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和羟丙基环糊精对几种硝基苯衍生物的发光菌急性毒性的影响.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以大大地降低有机污染物的表观毒性,使硝基化合物对发光菌的半抑制浓度提高1.7~22.4倍;环糊精对客体化合物毒...
关键词:硝基化合物 影响 环糊精 发光菌 急性毒性 包合物 毒性评价 
卤代苯及其衍生物的比较分子场研究
《环境化学》2002年第3期250-253,共4页张玲 张爱茜 韩朔睽 王连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98371 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 2 990 70 0 1 )
用比较分子场 (CoMFA)方法分析了一组卤代苯及其衍生物对发光菌的毒性数据 ,所建立的CoMFA模型有很好的自身一致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 .对系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的立体效应是描述其毒性和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的重要结构参数 ...
关键词:衍生物 比较分子场分析 卤代苯 发光菌 毒性 QSAR地 环境污染物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