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适期

作品数:636被引量:123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祥良张谷丰张夕林孙雪梅曹涤环更多>>
相关机构:通州市植保站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豫东棉区苗蚜防治适期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吴超 汤玉煊 楚宗艳 杜玉倍 占亚楠 常明娟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CARS-15-43)。
本文基于豫东棉区5年的苗蚜监测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苗蚜数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结果表明,在16~25℃、相对湿度为50%~75%的气象条件下,苗蚜数量迅速增长;特殊气象条件对苗蚜发展有抑制作用,建议在连续5 d平均气温高于25℃...
关键词:棉花蚜虫 苗蚜 气象条件 
一季晚粳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5期64-65,共2页刘小林 辛海文 杜贵勇 黄友才 龙瑞 沈春修 
江西省宜春学院地方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度项目(课题编号:2015DF046)
万载县粳稻稻曲病发生轻重,一般与品种和抽穗期天气有关,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和确定最佳的施药次数,是防治稻曲病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一季晚粳采用5%纹曲星1 200m L/hm2、用水量750kg防治稻曲病效果较好,最佳时期为抽穗前5~7d和始穗至...
关键词:一季晚粳 稻曲病 防治适期 防治效果 
不同时期用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评价被引量:4
《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8期62-62,77,共2页范晓惠 蔡健 朱德慧 
为进一步筛选理想药剂,科学指导防治小麦赤毒病,笔者于2012年针对性地进行了在不同生育期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5%咪酰胺EC、40%戊醇.咪鲜胺EW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3种药剂必须在小麦扬花期施用,才能取得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防治适期 药效评价 
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稻曲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1
《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期80-81,共2页郭才国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2BAD04B09)
对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药1次的情况下,水稻破口期前10d施药效果较好;在施药2次的情况下,水稻破口期前10d及破口期各施药1次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 防治适期 施药次数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适期及不同防治次数效果研究被引量:31
《安徽农学通报》2011年第1期110-110,139,共2页孙俊铭 韦刚 张启高 张向前 翟宗清 岳葆春 
"沿江及皖东南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研究"项目内容之一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药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产量均显著高于小麦齐穗期施药及小麦盛花初期施药。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防治感病品种小麦,施药2次效果较好,应于小麦初花期施药1次、7d后施第2次药。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防治适期 防治次数 防治效果 
水稻稻曲病菌的侵染期及防治适期的研究被引量:6
《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第3期92-93,共2页孙友武 蔡广成 潘武 
对凤台县选出的2个籼稻品种AO11,AO12和2个粳稻品种AO15,AO16在各个生育期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稻曲病菌自倒二叶开始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有一定的侵染性,2个籼稻和2个粳稻四个生育期的病穗率的差异不是很明显,其中在籼稻上破口期...
关键词:水稻 稻曲病菌 生育期 田间观察 
玉米螟防治适期浅析
《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2期225-,共1页焦玉峰 
玉米螟对玉米的生长危害较大,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为探索玉米螟的最佳防治适期,分别在不同的花叶率进行了防治试验。
关键词:玉米螟 防治适期 浅析 
锐劲特在水稻主要害虫总体防治中的应用与推广
《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1期246-246,143,共2页陈熹 
水稻中后期是多种害虫并发的高峰时期,严重危害水稻的增产增收,因而搞好水稻害虫总体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锐劲特是水稻区主要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又是稻桑混种地区水稻害虫总体防治的最佳药剂,不仅总体防治效果显著,而且对...
关键词:锐劲特 水稻害虫 防治适期 防治效果 推广应用 
江苏沿海地区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第10期15-16,共2页王加军 何高 胥成刚 孙雨红 马卉 吴文花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害虫。棉铃虫以幼虫咬食棉花嫩头、嫩叶、边心及钻蛀蕾铃危害,造成蕾铃脱落形成僵瓣棉、烂铃。卵多产千嫩叶正面、顶尖、果枝嫩尖、蕾铃苞叶上。棉花与小麦或豌豆套作时虫害较重,与玉米或高粱间作时...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 棉铃虫 江苏沿海地区 蕾铃脱落 土壤湿润 高温干旱 防治适期 预防为主 植棉面积 
不同药剂及施药时间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2
《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第4期31-32,共2页万咏声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