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获取

作品数:497被引量:784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张明楷白磊林强叶良芳付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研究被引量:4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5期35-36,50,共3页李珂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将原刑法中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罪名合并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通过扩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范围、提高法定刑来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
关键词:个人信息 窃取 非法获取 
身份信息犯罪的实证分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7期278-279,共2页丁嘉 李鹏 杨佳 
上海市法学会2013年一般课题研究成果
《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规定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观上不需要具有营利之目的,犯罪客观方面,其手段多样化,行业化。目前查办身份信息犯罪,存在证据固定难、情节严重判断难...
关键词:出售 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犯罪特征 案件查处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适用之解构分析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35期88-88,94,共2页常青 张莉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自确立以来,司法机关已经处理了多起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的案件,然而法律条文的抽象规定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弊端,各地基层司法机关对该罪的行为方式、危害程度判断标准不一,在具体问题的认定上存在模糊性,因而有必...
关键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民的个人信息自由和安全权 "情节严重" 
如何认定非法获取封缄物的行为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32期72-72,78,共2页孙桂京 
非法获取封缄物的行为是认定盗窃罪还是侵占罪、职务侵占罪?一直以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依据实践案例,从封缄物的占用状态、行为人的客观行为、行为人的支配力及社会、法律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封缄物 占有 盗窃 侵占 职务侵占 
谈证券法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36期289-289,共1页赵荣喆 
《证券法》规定非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人是内幕交易人,包括内幕信息知情人。主体在知情人之外有"非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人",而此种区别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质疑。从国际上现有的证券市场经验来看,除了知情人之外以合法手段获取内幕...
关键词:法律责任 内幕交易 知情人 非法获取 
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区别及处罚原则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33期184-184,共1页黄文涛 
通常情况下,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容易区分的,但对行为人先获取国家秘密,进而又泄露国家秘密的复杂情形的处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上都争议颇大。
关键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政治权利 
浅议我国《证券法》内幕交易中“知情人”之外行为主体的界定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4期250-250,273,共2页何保儒 
我国《证券法》规定内幕交易人包括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人。行为主体除了知情人之外即是"非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人",然而此种界定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愈发受到质疑。从国内外已有的证券市场经验来看,知情人之外从合法渠道获...
关键词:内幕交易 内幕信息 行为主体 知情人 非法获取 
对非法获取的鉴定结论的有关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17期77-77,87,共2页魏杏兰 
非法获取的鉴定结论应在立法上加以排除,此外还应从加强鉴定人的司法责任,推行鉴定人强制出庭接受质询制度,建立庭审前鉴定结论披露程序以及建议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鉴定结论进行实质性判断,避免诉讼一方当事人为获取有利于己的鉴定...
关键词:非法获取 鉴定结论 言词证据 质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