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实

作品数:467被引量:82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张雪平王晓凌宗守云张鸿声张楚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河南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假设句的非现实性特征和表达功能被引量:3
《中州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94-99,共6页张雪平 
202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汉语非典型假设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2020BYY001)。
通过对实例的统计分析发现,假设句分句中核心谓词具有非自主倾向,宾语具有弱受动性,实体义成分少且无指成分多,还常出现表非现实情态义的能愿动词和语气副词,而排斥现实情态义语气副词。这些句法特征充分证明假设句是一种非现实性认识...
关键词:假设句 非现实性 语法特征 逻辑功能 语用功能 篇章功能 
虚拟和隐喻位移事件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研究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梁如娥 
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英汉数量名结构的认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ZZJH-669)
虚拟和隐喻位移事件在研究界定上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别性特征,但二者的共同特征更为明显,都是通过位移构式编码的非位移情景,是人们心理构想而来.这种构想具有现实性特征,是以现实位移为图式基础,根据空间逻辑建构而来。同时,虚拟和隐喻...
关键词:虚拟位移事件 隐喻位移事件 现实性 非现实性 
非现实位移事件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被引量:4
《英语研究》2019年第2期81-90,共10页张克定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16BYY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从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非现实位移事件及其主观性和客观性。按照认知语言学理论,非现实位移事件是指认知主体运用其认知想象能力把不可动实体构想为可动实体并在时空框架中以参照实体为衬托而发生在心理上和视觉上的位...
关键词:非现实位移事件 认知主体 识解 主观性 客观性 
非现实位移事件的编码与突显被引量:11
《外国语文》2019年第1期1-7,共7页张克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16BYY005)的阶段性成果
非现实位移事件是认知主体运用认知想象能力将不可动实体构想为可动实体,使其在心理上和视觉上发生了相对于参照实体的位置变化的一种位移事件。认知主体不仅能够将静态的方位事件构想为动态的非现实位移事件,而且能够运用语言对其进行...
关键词:非现实位移事件 编码 突显 “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 路径 
现代汉语非现实句的语义系统被引量:45
《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4期449-462,共14页张雪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研究"(12YJA740108);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ZDI125-12);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资助
"非现实"是和"现实"相对的一种情态范畴。现代汉语表达非现实情态意义的句子有十多种,这些句子虽然语义复杂,但因其共有的非现实性特征而聚合为一类。本文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和原型理论,根据各种非现实句所属认知域及其非现实性特征的异...
关键词:非现实 情态范畴 非现实句 语义系统 原型范畴 
“非现实”研究现状及问题思考被引量:10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3-19,共7页张雪平 
"非现实"是和"现实"相对的一个情态范畴。"非现实"研究是和情态语气研究交织在一起的,涉及性质、类别、语义、表达手段、表现层面等。学界对其作为一个语法范畴的地位仍有争议。关于汉语"非现实"范畴的研究还比较少,其性质、范围和特征...
关键词:非现实 现实 语气 情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