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证

作品数:32被引量:7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梁华龙陈明肖相如耿新生王景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部中医药》《国医论坛》《中医药通报》《河北中医》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伤寒论评话 第36章 阳明不仅可蓄水 尚有柴胡气郁证——阳明病蓄水、气郁等证的辨证治疗
《中医学报》2014年第12期1736-1739,共4页梁华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编号:2009-0001);河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编号:496060303)
1阳明经表风寒邪气,过经入腑结于阳明胃,使津液之腑不能正常游溢精气,寒水互结于胃,形成阳明蓄水证。寒气与饮邪互结与胃,与膀胱无碍,故小便数及因小便数而致的大便硬,口渴较轻者少少与饮水,重者以化气、行水、生津的五苓散进行治疗。...
关键词:阳明病 蓄水证 气郁证 阳绝证 虚寒证 寒湿证 
伤寒论评话 第18章 蓄水分轻证重证 变证有火逆水逆——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被引量:1
《中医学报》2013年第6期812-815,共4页梁华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编号:2009-0001);河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编号:496060303)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伤寒论》第67条、第69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正同为蓄水,但前者的蓄水量大且处于发展状态,已经影响到津液的化生,所以...
关键词:伤寒论 张仲景 蓄水证 火逆 水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