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作品数:2140被引量:52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付开镜张心科范子烨胡牧邓福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心恋桃花源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年第A01期63-63,共1页潘欣彤 
读完《桃花源记》,我对五柳先生所描述的田园生活产生了无限向往: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里,一天的劳作结束后,斟上一樽醇甜的米酒,饮着琼浆玉液,翻开一卷《周易》,书香袅袅,酒香悠悠……
关键词:《桃花源记》 田园生活 《周易》 米酒 向往 
过滤语文课堂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年第1期94-95,共2页傅雅丽 
自来水中含有多种元素,足以满足人们饮水所需的养分,但处于当今"养生"热潮的时代,人们对健康更推崇精细化,于是净水器悄然遍布于各大小社区、家庭,一层层过滤,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炼出的纯净水饮用起来更放心、更健康。由此想到我们...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 《桃花源记》 一遍遍 去其糟粕 中国梦 语言文字 学习语言 经典文本 后象 喻句 
爱绽放在语文课堂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年第1期100-101,共2页郭峰 
台湾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是人类乃至文学作品所描绘讴歌的永恒主题,经久不衰。因为爱,人类才超越其他的物种在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大放异彩。"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春蚕到死丝...
关键词:蜡炬成灰泪始干 文学作品 男欢女爱 于勒 羚羊木雕 因为我爱 一把伞 《桃花源记》 给你 发现美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症结分析及对策探讨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5年第12期89-90,共2页吴端银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生要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然而现实教学中因文言文字词简洁、凝练、句式多样等特点和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使得部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思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症结,提出相...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 浅易文言文 文字词 症结分析 课堂教学 句式结构 文学素养 《桃花源记》 字面义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4年第11期62-63,共2页赖小珍 
桃花源是虚构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一直以来,老师们要不就直接将虚构这一事实告知学生,要不就只是以"遂迷,不复得路"来判定桃花源的虚构性。这其实远远不够。教育主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探究出桃花源的虚构性,其意义和...
关键词:虚构性 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 奇异的 教育主张 中国梦 刘子骥 《桃花源记》 不知道 这一代人 
从一篇日本的《桃花源记》学习指导说开去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3年第11期29-31,2,共3页陈腾秀 
近日看了一篇日本的国语科(汉文)《桃花源记》学习指导,其确立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个:一是从汉文中学习汉文独特的笔调和明快的论点,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二是加深对特殊语句和句法的研究,理解文章的脉络和段落;三是掌握作者的写...
关键词:《桃花源记》 学习指导 日本 学习目标 欣赏能力 特殊语句 写作意图 教材编排 
《桃花源记》一处注释的再理解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3年第8期150-151,共2页秦晓光 
语文组集体备课时,几个同事坐在一起无意中争论起一个话题:“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否相同。同事争论起来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场面甚是热闹。有的认为“桃源人”与“渔人”衣着相同,理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桃花源...
关键词:《桃花源记》 注释 再理解 语文教科书 似是而非 衣着 语文组 桃源 
揭开“桃源人”神秘的面纱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3年第2期70-71,共2页何文斌 
《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文章虚实相间,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吟咏之余,心中生疑:"桃源人"究竟何许人也?又缘何至此?笔者不揣冒昧,略述己见,恳请大家指正。一、并非"避秦...
关键词: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 面纱 传奇色彩 代表作 陶渊明 文章 吟咏 
关于《桃花源记》“外人”的释义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年第8期152-153,共2页何斌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简练质朴的文笔,勾画出一幅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社会理想蓝图,是陶渊明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文艺作品,千百年来为人称颂而盛传不衰。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同样将该文作为重...
关键词:《桃花源记》 “外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释义 实验教科书 青少年成长 社会理想 
彼达人之善觉 乃逃禄而归耕——试析《桃花源记》的思想意义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126-127,共2页袁开勇 
《桃花源记》是巍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之作,在研读过程中,我们除了惊叹于作者的奇幻构思,向往于桃花源的世外仙境外,亦发现作品有多重所指。我们不妨从文章的几个关键词句入手,来解读作品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桃花源记》 思想意义 关键词句 陶渊明 作品 研读 向往 文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