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作品数:282被引量:23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娇娇陈晓明刘春张智慧陈自然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说“中国式孤独”: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年第11期24-26,共3页黄培培 
《一句顶一万句》借杨百顺和牛爱国寻找"说得着"的故事和"喊丧""社火""喷空"等带有地方色彩活动展现国民"说不着"的困境和对"说得着"的寻找,描画了国人孤独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困境。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发现这种"孤独"是中国传统世俗文化...
关键词:说得着 说不着 寻找 中国式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中的话语悖论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年第8期62-63,共2页吴琳 
通过举例对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话语悖论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表面悖论的话语实则体现了作者想表达的深刻的人生内涵。进而阐释悖论背后所隐含的原因即情感交流的缺失引起的词不达意。这些...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 悖论 孤独 
语言与存在——评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60-62,共3页陈倩倩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以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为素材,通过一个家族的百年延宕,为我们证明了语言对存在的隐喻性阐释。一方面人们在语言中通过被承认来实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乡土文化中,那些会说话的人往往都是凭...
关键词: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语言 存在 主体性 
无尽的“说话”和亘古的“孤独”——《一句顶一万句》研究被引量:2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41-42,共2页杨儒 
阅读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会发现其对“说话”格外关注,所有人物关系都可以用“说不着”和“说得着”来分类,继而指向千百年来中国人无法摆脱的“孤独”的生存本相。小说对‘镢话”的探讨上升到了哲学层面。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 “说话” “孤独” 
书写被遮蔽的乡土经验——关于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80-81,共2页丁佳蒙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书写中国“农民内心”的长篇小说。该小说呈现出了农民灵魂的孤独感,开拓了对农民精神世界的表达空间,书写了在以往小说中很少被表达的乡土经验,体现了中国乡土文学新的叙事向度。
关键词: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乡土经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