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

作品数:50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文艳左亚男夏楚群乔世华古大勇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广角》《基建管理优化》《美与时代(美学)(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小说《余震》影视改编的可操作性
《电影文学》2014年第16期51-53,共3页刘晔 
天津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B12047)研究成果
近年来,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成为影视改编的主角,从《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到《娘要嫁人》,均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经历了2010年上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火爆之后,各家地方卫视又竞相在黄金强档推出电视剧版的《...
关键词:华人文学 《余震》 影视改编 可操作性 
存在主义视阈下的《唐山大地震》
《电影文学》2012年第2期36-38,共3页刘大涛 
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萨特在中国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2010011)
2010年暑期上映的《唐山大地震》,是近年来产生轰动效应最大的国产大片之一。它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唐山市借此机会为自己打造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在笔者看来,对于这部以现实的灾难为题材的影片,能否促进人们...
关键词:萨特 存在主义 自由选择 《余震》 《唐山大地震》 
一扇门关上,总有一扇窗为你打开——从《余震》到《唐山大地震》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1年第18期79-80,共2页许彩兰 
不论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还是在小说《余震》中,方登都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她饱受心灵创伤,却也深受爱护。她身上虽晕染着很浓重的生离死别的色彩,但屹立在那悲伤中的是那对创伤心灵的顽强拯救之旗。影片中的泪水只是表现人物内心...
关键词:创伤 补偿心理 可能性:守护 
从《余震》的“疼痛”到《唐山大地震》的“温暖”——兼论冯小刚的改编策略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11年第11期41-42,共2页古大勇 
从张翎的小说《余震》到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冯小刚进行了诸多改编。主要表现为:小说强调的是"疼痛",而电影表现的是"温暖";小说中的"疼痛"是不可疗治的,而电影中的"疼痛"是可以疗治的,疗治的良方是"亲情";小说中人...
关键词:《余震》 《唐山大地震》 “疼痛” “温暖” 改编策略 
小说《余震》与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叙事艺术之比较被引量:5
《电影文学》2011年第1期79-81,共3页王文艳 
本文从整体结构、人物设置、结尾三个方面分析张翎的小说《余震》与改编后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指出小说的叙事呈现出"发散"的特点,这种叙事带来了主题和人物内涵的丰富性,给人以开放性的省思空间;改编后的电影叙事则体现了"聚焦"...
关键词:叙事特点 发散 聚焦 
透视《余震》与《唐山大地震》不同的文化心理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10年第19期67-68,共2页季美萍 
200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旅加华人女作家张翎被冥冥之中的痛感击中,五六个星期之后,《余震》出炉,这篇作品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至今写地震写得最好的小说". 2010年7月22日,根据《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中...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文化心理 2010年 伦理情节剧 清华大学 中国式 女作家 纪念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