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

作品数:270被引量:1426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糜祖煌王辉杨永弘黄支密陆亚华更多>>
相关机构: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京市医疗机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现状的分析被引量:1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年第22期3323-3327,共5页应颖秋 丁一锋 程吟楚 路明 郑佳佳 林超 沈宁 李春燕 杜鹃 杨毅恒 翟所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22YFC230320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青年孵育基金资助项目(BYSYFY2021024)。
目的 了解北京市155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现状。方法 通过问卷调研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并通过费希尔精确检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到155家医疗机构反馈的信息问卷3 097...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皮肤试验 横断面调研 
持续与间歇β内酰胺类抗生素输注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年第21期3091-3091,共1页
在脓毒症患者中,持续输注与间歇输注的β内酰胺抗生素是否减少死亡风险尚不确定。本研究旨在评估在重症脓毒症患者中,持续与间歇输注β内酰胺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美洛培南)是否能降低90 d的全因死亡率。本研究为一项国际、开放...
关键词: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随机临床试验 重症脓毒症 全因死亡率 美洛培南 死亡风险 临床医师 
β内酰胺类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中的方案研究被引量:7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年第24期2621-2623,共3页李春华 钱玉兰 于迪 李彦萍 杭永付 
目的制定某院β内酰胺类在铜绿假单胞菌(PA)血流感染中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至2016年血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共64株,测定β内酰胺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关键词:Β内酰胺类 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蒙特卡洛 
重症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年第13期1271-1275,共5页郭玲 罗雪梅 梁培 葛卫红 
南京药学会-常州四药医院药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5YX001)
由于重症患者生理病理情况的特殊性,药物在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参数改变较大,难以预测。当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时,若按照指南、说明书和经验用药的推荐剂量用药,常会出现剂量不足或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关键词:Β内酰胺类 重症患者 治疗药物监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同输注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年第6期570-573,共4页阮明明 沙杭 于旭红 
军队保健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4BJ45)
近年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延长输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方法相对于传统间断输注方式可明显改善临床治愈率及微生物清除率,尤其是对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高的病原体。本文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延长输注给药方式的药理学背景与优势、临床获...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延长输注 间断输注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第11期916-920,共5页欧尾妹 吕媛 李耘 薛峰 刘健 杨维维 张佳 
目的比较不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2014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折点判读结果,用SPSS17.0统计软件...
关键词: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最低抑菌浓度 细菌耐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药物的选择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影响被引量:12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第10期886-887,共2页王喆 
本文就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进行分析,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患者的红斑狼疮皮损加重;用西咪替丁导致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加重,浆膜腔炎加重及皮损渗出增多。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西咪替丁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抗菌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年第7期543-546,共4页朱燕 肖永红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治疗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之一。β内酰胺类药物的T>MIC用于确定给药方法、给药剂量,预测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抗菌药物,仍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复方制剂...
关键词: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T>MIC 
流感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被引量:8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年第7期483-486,共4页马池 吕媛 
目的研究流感嗜血杆菌(Hi)对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Hi对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敏感性;Nitrocefin显色反应对所有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扩增检测Hi的β内酰胺酶基因(TEM-1和ROB-1)...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 氟喹诺酮 Β内酰胺酶 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现状及建议被引量:2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年第2期158-160,共3页赵静 王晶 陈海怡 赵彩芸 
目的对目前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通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机制原因的分析及国内皮肤过敏试验现状的了解,结合我国现行的管理措施,对该类药物临床是否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提出建议。结果和结论β...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皮肤过敏试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