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法

作品数:238被引量:27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叶路闫玉仙韩景田章乐生吴维铎更多>>
相关机构:武警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传染病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弓形体IgG抗体被引量:2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6年第3期142-144,共3页李宝良 李卓 汪俊韬 李绍津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人畜共患的流行性传染病,目前国内仍以间接血凝法(IHA)为最主要的诊断方法.1976年Voller等[1]应用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Micro-ELISA)测定弓形体抗体,取得了较好结果[2].我们将该法加以改良(改良...
关键词:微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 试验检测 地区人群 弓形体病 抗体 TOXOPLASMA GONDII TOXOPLASMA GONDII high sensitivity 流行性传染病 间接血凝法 诊断方法 人畜共患 内寄生 改良法 应用 血清 细胞 国内 测定 
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原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6年第1期54-54,共1页苏先狮 陈一德 周定辉 
我院曾从流行性出血热(EHF)尸肾提取相关抗原,进行微量免疫琼脂双扩散及对流电泳方法检测抗原,特异性虽强,但敏感性差.因此:我院初步尝试了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EHF抗原,现小结如下.
关键词:反向间接血凝法 检测抗原 流行性出血热 相关抗原 琼脂双扩散 电泳方法 特异性 敏感性 微量 提取 免疫 对流 
微孔滤膜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HBeAg和抗-HBe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5年第1期51-54,32,共5页李新富 张正 陶其敏 
近年来,对HBeAg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很快.国内外陆续报遵了血凝法[1,4]、酶免疫法[2,6]、放射免疫法[3]、固相放射免疫法[5]等检测HBeAg的报道.
关键词:微孔滤膜 固相放射免疫法 检测方法 酶免疫法 血凝法 国内 
用PEG-RPHA测定HBsAgCIC的临床意义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4年第3期211-212,共2页金新德 张建楼 吴立奇 黄泽喜 蒋惠忠 
1980年,我们对Anh-Tuan等所报道的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由胰蛋白酶解离出的HBsAg的方法(简称PEG-RPHA)稍加改进,并以此检测了246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及HBsAg阴性人群的HBsAg-CIC,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测定 临床意义 反向间接血凝法 乙型肝炎患者 无症状携带者 胰蛋白酶 检测 方法 阴性 阳性 人群 解离 
血凝法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HBsAg白蛋白受体的研究被引量:2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4年第1期49-52,插2,共5页姚光弼 张利民 吴曼芳 唐生杰 田月芬 
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能与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简称PHSA)起反应,这种现象虽然在某些患者中是由于存在着抗白蛋白抗体,然而在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阳性血清中尤为明显.继而发现在HBsAg表面有PHSA的受体,并认...
关键词:血凝法 测定 病毒性肝炎 患者血清 蛋白受体 乙型肝炎病毒 人血清白蛋白 抗白蛋白抗体 阳性血清 临床意义 结合力 感染者 感染性 学者 表面 报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