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

作品数:505被引量:20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郭静牛忠志陈洪兵徐德华刘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窝藏、包庇罪主体之立法探讨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19期20-21,共2页张成啸 
刑法应该是善的,刑法的善体现在对人性及社会道德伦理的尊重。国家本位的立法模式之下的我国现行刑法一个突出的缺陷则是缺乏对人性的关爱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漠视。体现在具体的立法规定上则是对窝藏、包庇罪的主体规定过于机械化,与以人...
关键词:窝藏 包庇罪 法理 价值 
窝藏、包庇罪若干问题研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年第5期289-290,共2页徐小虎 
我国《刑法》对窝藏、包庇罪的规定较为简单,司法实践中对窝藏、包庇罪的相关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本文从窝藏、包庇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立法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我...
关键词:窝藏 包庇 犯罪对象 亲亲相隐 
智某某帮助毁灭证据案——如何正确区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和包庇罪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28期90-91,共2页崔巍 张洪业 
本文通过对一则案例的分析,论述了如何正确区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和包庇罪。
关键词: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包庇罪 刑事犯罪 
耿某某、董某包庇案分析——包庇动机不明确时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包庇罪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34期84-85,共2页何鑫博 鲁石林 侯瑞盈 
本案的主要问题在于耿某某、董某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动机,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包庇罪。行为人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动机或目的不明确时,需要综合全案考察行为人作假证明的行为客观上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效果...
关键词:动机不明确 包庇罪 逃避法律制裁 
浅析妨害作证罪与包庇罪的区别与竞合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16期52-52,共1页王茜 
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都是妨害司法类罪中的重要罪名,二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易于混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行为人的行为同时构成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形成两个罪名的竞合。本文力求分析妨害作证罪和包庇罪的区别,并结合具体案例解决两...
关键词:妨害作证罪 包庇罪 竞合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若干问题探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6期77-78,共2页吕垚瑶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已经存在近二十年,然而该罪却一直被视为冷僻罪名而没有在学界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试图从该罪的基本理论点和实践中罪与非罪、本罪与相似犯罪的比较分析着手对该罪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理论研...
关键词:禁毒 包庇 毒品犯罪 
论“亲亲相隐”制度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8期13-14,共2页刘婷婷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封建刑律的一项重要原则,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这种观念于春秋时期萌芽,后为法律所确认运用,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进行着演变扩充,直至今日为法律所彻底摒弃。本文旨在从刑法史角度介...
关键词:亲亲相隐 历史发展 窝藏 包庇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