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作品数:1967被引量:32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力丹王灿龙张雅宾喻国明宋建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青年报社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宁波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咬文嚼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密接”的今义和古义
《咬文嚼字》2020年第9期6-7,共2页东湖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常见“密接”一词。比如:(1)北京建38个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点——可同时容纳2014人集中医学观察目前全市7.1%密接者转化为确诊病例(标题,《北京青年报》2020年2月17日)(2)分析海量数据梳理密接人员(标题,《法制时...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 《北京青年报》 海量数据 观察点 
莫言谈粥谈错了
《咬文嚼字》2019年第6期24-24,共1页刘冬青 
2019 年1月14日《北京青年报》A16版刊发了一则《又见故人莫言谈粥》的新闻,文中写道:“莫言还称,粥作为象形字,他通过《康熙字典》查询,给出的解释是:双边是弓,弓是张开的意思,让米最大限度地张开,用什么方式?用熬、用水,米最大限度地...
关键词:言谈 《北京青年报》 《康熙字典》 象形字 
中国水稻七千年
《咬文嚼字》2019年第4期16-16,共1页文昌聿 
2018年11月28日《北京青年报》B6版载有《器以载道物以传情》一文,其中说道:“因为中国人在宋以前没有水稻,大部分是吃粥,所以碗的形态适合粥。”谁说宋以前中国没有水稻?中国人早就开始栽培水稻了。水稻,是栽培稻的基本类型,适宜在水...
关键词:中国人 水稻 《北京青年报》 河姆渡遗址 栽培稻 器以载道 宋朝 种植 
“甫一”误为“卜一”
《咬文嚼字》2017年第7期17-17,共1页刘曰建 
2017年4月17日《北京青年报》的B1版刊文《造一座园林,自己住》,其中一段说:“这座园林的主人叶放,……建造了一个名为‘达圊’的苏州园林,作为‘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卜一亮相就引起轰动……”文中的“卜一亮相”是“甫一亮相...
关键词:《北京青年报》 苏州园林 刊文 
“曩日”非“囊日”
《咬文嚼字》2016年第10期16-16,共1页刘曰建 
2016年8月12日《北京青年报》B4版《“雅丁”》讲述了漫画家丁聪的趣闻,文中写道:“囊日观丁聪先生画作,只对线条和形象稍感会心而已……”此处“囊日”当为“曩日”。
关键词:《北京青年报》 漫画家 丁聪 
何谓“囊囊”?应是“囊橐”!
《咬文嚼字》2016年第1期45-45,共1页浦东轩 
《北京青年报》上有一篇题为《古代诗文中的“乌纱帽”》的文章说:“到了明代,诗词中写到乌纱,则以之代指官职,赋予了它特定的意义,
关键词:《北京青年报》 古代诗文 篇题 特定 
语言的浪费
《咬文嚼字》2015年第6期7-7,共1页李行健 
说话哕唆、用语重复是语言中常见的浪费现象。这不仅浪费自己的精力,也消磨了别人的宝贵时间。在信息化、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要力求避免这类语病。
关键词:现实生活 周有光 气象学家 于是之 《茶馆》 《北京青年报》 令人 周晓 
女子自称“臣妾”于古有据
《咬文嚼字》2015年第4期26-28,共3页夏先培 
《甄嬛传》热播以后,时见媒体刊文批评古装影视剧中皇后妃嫔等对皇帝自称"臣妾"的现象。例如《北京青年报》2011年12月19日C2版《女人不应自称"臣妾"》一文,明确指出"这种自称是错误的"。
关键词:《羊城晚报》 《北京青年报》 妾薄命 杨继盛 伏阙 阿沙不花 青衫泪 齐顷公 汉语称谓大词典 摄官 
从“土豪”到“壕”
《咬文嚼字》2015年第3期7-9,共3页赵丽华 
时下,继“土豪”一词风靡后,一个字形与“土豪”相似度极高的“壕”字也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北京青年报》2015年1月11日刊登一篇报道,其中说:“百度百科‘史记·2014’年度热词盛典在京召开,盛典上发布了2014年度热词总榜单,...
关键词:土豪 《北京青年报》 相似度 挑战赛 史记 
求子与“三姑六婆”何干
《咬文嚼字》2015年第2期18-19,共2页刘曰建 
2014年10月10日《北京青年报》刊有《求子》一文,文中说:秋颜求子心切,但对众人的"关心"很是不满,"公爹爷娘、三姑六婆、邻里朋友,谁都可以管……"其实,"三姑六婆"还真管不到求子之事。 "三姑"指尼姑(佛教)、道姑(道教)...
关键词:秋颜 子心 《北京青年报》 文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