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混合

作品数:335被引量:3503H指数:3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莫宣学李永军赵志丹王玉往王京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高校地质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球状花岗质岩石的成因
《高校地质学报》2024年第6期635-645,共11页曹雨霏 李舒婷 张少兵 黄方 
国家自然基金(41973002)资助。
球状花岗质岩石具有独特的球状结构,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地质珍品”,为岩浆过程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当高温岩浆与低温岩浆接触或者混合时,在接触界面上,由于黏度、温度的差别,界面张力使得高温岩浆可能在低温岩浆中形成球状体,并快速...
关键词:球状花岗质岩石 岩浆混合 过冷 振荡结晶 
浙江白垩纪大衢山岩体的成因过程:晶体—熔体分离与岩浆补给
《高校地质学报》2023年第5期657-678,共22页何晨 夏炎 徐夕生 邱检生 徐航 张志 赵思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214,4217205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206-14380128);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科研基金(DLTD2105)联合资助。
穿地壳岩浆系统理论和晶粥模型为研究中国东南部白垩纪岩浆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大衢山岩体位于浙闽沿海东北部,主体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中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局部可见中—基性岩脉穿插其中,潮头门附近出露少量二长岩。MME具细...
关键词:穿地壳岩浆系统 晶粥模型 晶体—熔体分离 岩浆混合 角闪石 斜长石 
江西印支期蔡江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高校地质学报》2022年第4期473-483,共11页刘运超 姜耀辉 青龙 杜佛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054,41830428)资助。
文章报道了江西蔡江花岗质岩体中发现暗色微粒包体,以及这些包体的地质、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多呈椭圆状,显示淬冷边和反向脉,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含有针状磷灰石,有的包体含有长石捕虏晶。包体...
关键词:暗色微粒包体 蔡江岩体 岩浆混合 底侵作用 热源机制 
大桥坞产铀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对赣杭构造带铀成矿潜力的指示意义被引量:9
《高校地质学报》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王洪作 吴俊奇 陈培荣 汤江伟 凌洪飞 赵友东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2CB416703);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十二五高校铀矿地质科研项目
浙江省大桥坞铀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火山-侵入杂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杂岩的成岩时代为138~125 Ma。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岩时代变新,这些岩石中锆石εHf(t)值从约-13.0升高到约-3.0。锆石饱和温度同样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从~749...
关键词:火山-侵入杂岩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铀成矿潜力 赣杭构造带 
矿物结构特征对岩浆混合过程的指示:以新西兰Ruapehu全新世安山岩中的辉石为例被引量:6
《高校地质学报》2015年第3期478-491,共14页洪文涛 王天刚 邢光福 姚仲友 林培军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及邻区构造演化过程中几个关键时段火山岩研究"(12120113014000);"西南太平洋重要成矿带矿床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研究"(12120114010501);"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格局;演化历史和1:250万构造图编制"(12120115070701)联合资助
根据矿物结构可以有效的识别开放性体系内的各种岩浆过程,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对全新世喷发的Ruapehu火山Whakapapa组安山岩内的辉石斑晶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所研究样品中辉石斑晶以普通辉石及顽火辉石为主,具多样结构与形态,根据...
关键词:岩浆混合 反环带 辉石 安山岩 Ruapehu 新西兰 
内蒙古固阳地区早石炭世花岗岩的发现:来自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3
《高校地质学报》2015年第3期519-528,共10页刘超 孙蓓蕾 吴婧 曾凡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65)资助
内蒙古固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内出露大规模晚古生代早石炭世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呈脉状侵入于主体花岗岩中,同时脉状侵入岩中还有闪长岩包体存在。对这三类岩石分别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3个...
关键词:固阳北部 SHRIMP锆石U-PB年龄 早石炭世 岩浆混合 
南天山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年代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高校地质学报》2014年第1期58-67,共10页毛友亮 樊双虎 陈淑娥 苏春乾 职荣军 芮婷 王江伟 刘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1:5万马兰;新井子;白土滩;白土塘四幅区调(1212011120465)
南天山北缘乌什塔拉地区东泉戈壁岩体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少量的镁铁质包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305±1 Ma。岩石富碱(K2O+Na2O=7.58%~8.44%),富钾(K2O/Na2O=1.09~1.33),高Mg#(51.6~58.5),A/CNK为0.92...
关键词:高钾钙碱性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岩浆混合 碰撞晚期 南天山 
广西姑婆山里松岩体及暗色包体的副矿物研究:含锡矿物特征与岩浆混合的矿物指示被引量:4
《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第3期423-435,共13页王禄彬 王汝成 朱金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30423,40221301);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项目“南岭重要金属矿床成矿机理研究和找矿潜力预测”(1212010632100)联合资助
南岭中段以花山—姑婆山为起点,发育一条南西-北东向的燕山早期富钨锡A型花岗岩带,其中姑婆山岩体以其富含暗色微粒包体(MME)而闻名。为寻找岩浆混合的矿物学证据并探索基性岩浆与钨锡富集的关系,我们使用电子探针对姑婆山岩体花岗岩和...
关键词:姑婆山 暗色包体 锡石 榍石 锆石 岩浆混合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石包体的证据被引量:92
《高校地质学报》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王德滋 谢磊 
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是导致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形成的主要机制。暗色、细粒且具火成结构的岩石包体是指示岩浆混合作用存在的可靠证据。这些岩石包体具有下列特征:(1)包体常呈等轴状,表明包体岩浆曾以液态球滴状存在于...
关键词:岩浆混合作用 包体 壳幔作用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被引量:477
《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第3期403-414,共12页莫宣学 罗照华 邓晋福 喻学惠 刘成东 谌宏伟 袁万明 刘云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基础研究花岗岩项目(200113900018);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工作项目"青藏高原岩浆岩与大陆碰撞过程综合研究"(12120106101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2CB41260)的资助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内可与冈底斯相媲美的又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该带内的花岗岩形成可以划分为4个时段,分别与4个造山旋回相对应:前寒武纪(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其中,以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 花岗岩 底侵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地壳生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