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混合作用

作品数:140被引量:2071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莫宣学王玉往王京彬罗照华王莉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高校地质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大桥坞产铀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混合作用及其对赣杭构造带铀成矿潜力的指示意义被引量:9
《高校地质学报》2016年第1期30-42,共13页王洪作 吴俊奇 陈培荣 汤江伟 凌洪飞 赵友东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2CB416703);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十二五高校铀矿地质科研项目
浙江省大桥坞铀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火山-侵入杂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套杂岩的成岩时代为138~125 Ma。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岩时代变新,这些岩石中锆石εHf(t)值从约-13.0升高到约-3.0。锆石饱和温度同样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从~749...
关键词:火山-侵入杂岩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铀成矿潜力 赣杭构造带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石包体的证据被引量:92
《高校地质学报》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王德滋 谢磊 
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是导致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形成的主要机制。暗色、细粒且具火成结构的岩石包体是指示岩浆混合作用存在的可靠证据。这些岩石包体具有下列特征:(1)包体常呈等轴状,表明包体岩浆曾以液态球滴状存在于...
关键词:岩浆混合作用 包体 壳幔作用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被引量:477
《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第3期403-414,共12页莫宣学 罗照华 邓晋福 喻学惠 刘成东 谌宏伟 袁万明 刘云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基础研究花岗岩项目(200113900018);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工作项目"青藏高原岩浆岩与大陆碰撞过程综合研究"(12120106101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2CB41260)的资助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内可与冈底斯相媲美的又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该带内的花岗岩形成可以划分为4个时段,分别与4个造山旋回相对应:前寒武纪(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其中,以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 花岗岩 底侵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地壳生长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22
《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第3期310-318,共9页杨策 朱金初 张佩华 谢才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3014;40132010;40073008)
广西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中广泛发育有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包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显微结构、矿物组合及化学组成等特征显示其岩浆快速结晶成因。它们的主量元素在相关图上呈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在微量元素方面,包体和寄主花岗岩都富含...
关键词: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里松 
胶东东部中生代中酸性花岗杂岩形成机理被引量:6
《高校地质学报》1996年第2期207-217,共11页孙景贵 刘春华 郑常青 
出露在胶东东部地区的中生代中酸性花岗杂岩,普遍含有大量的细粒间长岩类包体。对主体岩石和包体岩石的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证实这些主岩是中生代壳幔分层熔融形成的同生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发生混合...
关键词:岩浆混合作用 分离结晶作用 花岗杂岩 中生代 胶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