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

作品数:732被引量:1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吉志季慧娟高春燕许加彪袁秋乡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商报社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东南传播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媒体时代新闻热线的运行机制与内容研究——以《华商报》新闻热线为例
《东南传播》2013年第10期133-135,共3页李琼 
在媒体竞争越发激烈、公民新闻不断冲击的情况下,新闻热线依旧是传统媒体拓展新闻资源、挖掘独家新闻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华商报》为例,着重探讨和分析了新闻热线的运行机制和主要内容,以及在新媒体冲击下该报热线部所遭遇的困境以及...
关键词:新闻热线 运行机制 新媒体 转型 
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研究——以《华商报》时评为个案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13年第6期49-51,共3页季慧娟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资助的"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CXS032)的阶段性成果
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媒体版面中,形成了第三次"时评热"现象。新时期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明确要求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积极扩大公民参与,及时反映公民诉求。因此,关于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公民话...
关键词:都市报时评 公民话语权 《华商报》时评 
党报、都市报突发事件报道对比研究——以《陕西日报》和《华商报》对“延安8·26车祸”报道为例
《东南传播》2013年第4期37-39,共3页赵娜 
媒体对突发性事件展开报道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心绪。本文选取陕西两份具有代表性的报纸《陕西日报》和《华商报》为文本,以两报对陕西境内发生的"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为例,进而研究...
关键词:突发性报道 党报 都市报 媒体表现 策略 
对《华商报》“7·23”事故系列评论的新解读
《东南传播》2013年第2期38-40,共3页季慧娟 
2011年7月23日,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于温甬线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华商报》从事故发生之日起到7月30日,连续7天对该事件进行了多角度报道、多层面分析和深度延展,体现了该报对重大...
关键词:公民社会 建构 《华商报》评论"7·23"动车事故 
从“建党90周年”专题来看西安报纸的编辑手法——以《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为例
《东南传播》2012年第5期119-120,共2页郭霞 
对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个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来说,每家报纸都会事先进行策划,有不少报纸也为此设置了"建党90周年"这个专版,笔者以西安的《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为例,探讨西安报纸关于"建党90周年"专题的编辑手法运用。
关键词:建党90周年 《华商报》 《西安晚报》 
都市报人物报道价值取向探析——以《华商报》为例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11年第4期15-17,共3页李静 
随着时代发展,都市报在人物报道方面逐渐呈现一些新的趋势,在其报道对象、报道特点及价值取向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倾向,以《华商报》为例分析得知,其中在报道对象上主要关注女性、老人、大学生、名人、残疾人、农民、弱势群体等,主要聚...
关键词:都市报 人物报道 华商报 
《华商报》对“80后”的媒介形象构建分析
《东南传播》2010年第9期118-121,共4页李彩云 
本文通过对《华商报》关于"80后"报道做内容分析发现,媒体对"80后"的关注仍然集中在文化娱乐、生活消费和婚姻恋爱方面;在对"80后"的报道方式上存在以偏概全、滥用标签的倾向;标签的内涵主要是个性、年轻、热衷享受、经济能力差等几个方...
关键词:华商报 80后 媒介形象 
差异化竞争视野下新闻报道的不同呈现——以《华商报》和《南方都市报》对海地地震的报道为例
《东南传播》2010年第4期127-129,共3页雷利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报业生存空间备受挤压,甚至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可能,但一些媒体却在日益萎缩的报业市场中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文章以《华商报》和《南方都市报》南北两家国内著名的都市报对海地地震的关注及连续报道为出发点,通过头版...
关键词:《华商报》 《南方都市报》 海地地震 媒体风格 
受众对媒体的典型建构——对《华商报》关于“什锦八宝饭”报道的框架分析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10年第1期91-93,共3页李欣 
初见于2007年的"什锦八宝饭"现象,经过了网络自发、网站报道、地方都市报报道,最终登上了主流媒体舞台。受众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对媒体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框架分析,探索这一影响发生作用的路径与方式,揭示受众与媒介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什锦八宝fans圈 报道 框架分析 
构建文化认同:理解传媒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以《华商报》的“保洁工猝死”相关报道为例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09年第12期22-23,共2页刘运来 陈平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地区社会分层与社会矛盾分析"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S14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其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的结构也发生着重组与分化。当前由于社会群体的差距在扩大、社会分层机制不尽合理和社会流动机制不畅等因素,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突发(群体性)事件亦是此起彼...
关键词:社会分层 矛盾与冲突 亚文化 文化认同媒介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