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射救生

作品数:167被引量:10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志强高峰关焕文李维周方更多>>
相关机构: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航天支撑技术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航空军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座歼击机两名飞行员同时零高度弹射救生成功
《航空军医》1999年第5期223-224,共2页刘虹 刘晓鹏 刘萍 
零高度弹射救生一直是各国航空工程和航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对一起某型双座歼击机两名飞行员零高度弹射救生成功报告如下。
关键词:航空事故 弹射救生 零高度弹射 意识丧失 
飞行员掌握抗荷及弹射动作状况的调查分析
《航空军医》1999年第4期165-166,共2页高友昌 
歼击机飞行员的抗荷能力是胜任飞行训练和作战的重要条件。除了利用抗荷装备提供的效果之外,正确地掌握抗荷动作同样起重要作用。当遇到非常情况,不得不弃机时,按正确的弹射动作跳伞,是求得生命安全的保障。然而。笔者发现有相当一...
关键词:抗荷动作 弹射救生 
在1980年~1995年美国海军F/A-18飞机弹射损伤的评估
《航空军医》1998年第6期291-291,共1页宋宇宏 
前言
关键词:加速度 弹射救生 创伤和损伤 
用于+G_Z加速度时可变形颈部模型的有效性
《航空军医》1998年第6期292-292,共1页宋宇宏 
在救生的弹射期间,飞行员易受颈部损伤。曾经使用试验和计算机模拟来分析弹射过程中不同加速度水平对人体响应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判断在弹射的发射阶段中用带有颈部可变形的活动关节人体整体模型(Articulated total body,ATB)预测...
关键词:加速度 颈损伤 弹射救生 
在紧急逃生和正常飞行时颈部损伤的危险性
《航空军医》1998年第6期292-293,共2页宋宇宏 
前言 判断新头盔装置系统(HNS)对飞行是否安全,要求有现行的或制定新的判断标准,这一标准要说明系统的特性,如重量、重心和质量惯性矩,它表明在飞行和紧急逃生或坠毁时是安全的。这一标准的有效性是由综合事故或飞行经验,在可控制的试...
关键词:加速度 颈损伤 头部防护装置 弹射救生 
在+G_Z加速度时增加头部配戴质量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
《航空军医》1998年第6期293-293,共1页宋宇宏 
前言 女性飞行员加入到战斗机飞行的行列,要求救生系统和头盔装置系统的安全性应建立在对男性和女性都适用的基础上。过去的设计标准例如“Knox box”是采用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数据制定的。方法 30名受试者(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在垂直减速...
关键词:加速度 颈损伤 弹射救生 
弹射椅试验时的颈部载荷
《航空军医》1998年第6期293-293,共1页宋宇宏 
前言 只能从火箭滑车或飞行实验室的弹射椅试验中测量人体模型的颈部载荷,才可能通过试验来确定综合惯性和气流吹袭的载荷影响。这些载荷要保持在人体耐受水平以下,以防止发生损伤。方法 在各种空速、横滚、坡度、侧滑条件下测试了俄罗...
关键词:加速度 颈损伤 弹射救生 
用计算机模型来预测颈部载荷
《航空军医》1998年第6期293-294,共2页宋宇宏 
前言 要完全了解头盔性能,不可能进行全部必须的试验。当个体的弹射椅试验费用超过100000美元时,这就的确如此。利用综合弹射椅模型,活动关节的全身人体模型(男性或女性)和一个改进的颈部模型,有可能预计在各种实际操纵条件下的颈部载...
关键词:加速度 颈损伤 弹射救生 头部防护装置 
F-14A雄猫飞机水平螺旋时的-G_Z加速度(眼球向上)
《航空军医》1997年第1期27-28,共2页王琼 
前言 一架F-14A雄猫飞机在空战训练飞行时进入水平螺旋而失事。机组人员因受到快速增长率的—Gz,而未能在成功地弹射前使飞机改出。经过 失事飞机在400海里~450海里和平均海平面27 ft~28000ft高度以3G~4G的过载右转时猛烈由左进入右...
关键词:负加速度 航空事故 弹射救生 
零高度弹射救生成功1例报告
《航空军医》1996年第3期145-145,共1页高友昌 
零高度弹射救生是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部曾发生1次零高度弹射救生成功的实例,为中国航空史上首例。特作如下报告:1 事故过程 试飞员,男,46岁,体重58kg。在进行歼-8飞机电传操纵系统试飞时,因操纵通道故障,飞机失控,3次着陆都自动上...
关键词:弹射救生 零高度跳伞 飞行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