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块

作品数:261被引量:2962H指数:3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朱日祥李佐臣白立新朱维光李朝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论评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大别山地区约2.5Ga花岗质岩石的发现——扬子基底太古宙—元古宙之交陆壳的直接证据
《地质论评》2023年第4期1231-1248,共18页王开 赵天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2002246和420022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9M660740和2021T14062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221644);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DZLXJK202202)的成果~。
华南由扬子和华夏地块组成,是构建东亚大陆的主要前寒武纪块体之一。扬子地块包含了华南所有已知的太古宙岩石单元,它们规模相对局限且零散分布于地块的不同部位,但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指示了区域上太古宙地壳的广泛存在。现有的碎屑和...
关键词:太古宙—元古宙(Ar—Pt)之交 锆石 花岗岩 大别山 扬子地块 华南 
层状岩体晶粥中压实作用效率——来自扬子地块北缘望江山岩体中部带矿物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的约束
《地质论评》2022年第4期1261-1277,共17页李中州 王梦玺 张步乾 王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97205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面上)(编号:2018JM4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300102271208)的成果。
层状岩体冷凝中—晚期有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常以压实作用为主,但不同层位压实作用的效率往往不同,目前对控制压实作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等以扬子北缘出露规模较大、分异程度较高的新元古代望江山层...
关键词:压实作用 粒间熔体排出机制 晶体粒度分布 空间展布形式 望江山层状岩体 扬子地块北缘 
扬子北缘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构造背景被引量:4
《地质论评》2021年第5期1263-1279,共17页刘春来 熊国庆 董国明 崔伟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战略选区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193);贵州凯里—都匀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722);重庆市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带优选及资源量评价研究(渝东北地区)地方财政项目的成果。
近年来,扬子地块北缘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渝东北城口厚坪五峰组—龙马溪组砂、泥岩进行系统采样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从地球化学特征角度,来探讨该时期砂、泥岩物源源区及其构造环境。地球化学...
关键词:扬子地块北缘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 物源区 构造环境 
鄂尔多斯地块—扬子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7
《地质论评》2020年第4期813-828,共16页吕宏斌 叶高峰 金胜 魏文博 董浩 张乐天 谢成良 尹曜田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编号:41274003、41674101和41974112);Sinoprobe专项(编号:Sinoprobe-01)的成果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秦岭造山带在大地构造上南接扬子地块、北接华北地块,是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洋构造域的转换带。本文基于对一条起始于扬子地块,穿过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到达河套地堑的南北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探讨秦...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 秦岭造山带 华北(鄂尔多斯)地块 扬子地块 双向俯冲 物质逃逸 
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灯杆坪花岗岩体的成因及启示被引量:2
《地质论评》2019年第S01期132-134,共3页张燕 邹灏 李欣宇 刘行 李阳 王良坤 潘宏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702108);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科研项目(编号:2018CZ0009);成都理工大学科技项目(编号:2018KJZ0010);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11100-18Z0524)的成果
扬子地块西缘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是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良好地质载体(Li et al.,2003;Zhao et al.,2008;李献华等,2012)。灯杆坪花岗岩体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范围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与青藏—滇西褶皱区接触带附近,处...
关键词:扬子地块 新元古代 花岗岩 Rodina超大陆 
扬子地块西北缘刘家坪地区大滩花岗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28
《地质论评》2013年第5期869-884,共16页李佐臣 裴先治 李瑞保 裴磊 刘成军 陈国超 陈有炘 徐通 杨杰 魏博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10205110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72186;40972136;4057212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CHD2011TD020;CHD2009JC046;2013G1271092;2013G1271091)的成果
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大滩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大滩花岗岩体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2 ~ 1.57),为岩浆成因锆石...
关键词:Ⅰ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新元古代 扬子地块西北缘 Rodina超大陆 
“磨拉石建造”和“不整合”在地层对比中的意义:以扬子地块及其北缘…被引量:36
《地质论评》1996年第5期416-423,共8页周鼎武 董云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1172129)
扬子地块及其北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争议较大,主要是对“地层不整合”和“磨拉石建造”存在认识上的分岐,笔者据现代构造理论,对地壳变形和沉积建造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导整合可以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初始阶段的裂谷期和裂谷...
关键词:磨拉石 地层不整合 地层对比 扬子地块 寒武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