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旦汤

作品数:50被引量:9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梁永林李金田韩琦贾斌李应存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更多>>
相关期刊:《皖南医学院学报》《江西医药》《中国医药导报》《福建中医药》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辽宁中医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董廷瑶老师运用仲景方心得被引量:1
《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11期4-6,共3页宋知行 
董师高度赞赏仲景诸方,谓其“方方皆古,法法循径”,值得吾辈深研细究,“然而病变不常,气血有素,穷不常之病变,葆有素之气血,则就须门门透彻,息息通灵,斯可以言医治之方药矣”(《幼科刍言》)。这就清楚地说明了,学习仲景方需要参透其方...
关键词:仲景方 桂枝汤 甘草 陈皮 伤寒 杂病 阳旦汤 补气药 沙门氏杆菌病 加味 赤白芍 桂枝附子汤 
从桂枝汤及其类方看仲景“调整阴阳”的学术思想被引量:2
《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8期7-9,共3页孙其然 胡炳文 
《伤寒论》创造性地继承了《内经》中阴阳学说的思想,并深刻地分析了外感疾病邪正斗争,对人体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以及体内阴阳变化的规律,客观地反映了邪正斗争的情况。仲景将阴阳失调作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总规律,把调整阴阳作为用药的...
关键词:仲景 调整阴阳 甘草 方剂 补气药 阳旦汤 桂枝汤 类方 
姜春华教授运用桂枝汤的经验
《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8期4-5,共2页戴克敏 
柯韵伯说:“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成得而主之。”姜老说:“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但不限于外感,杂病见有表虚证者亦可应用。...
关键词:桂枝汤 阳旦汤 桂枝加大黄汤 炙甘草 调和营卫 生姜 芍药 宿根花卉 白芍 补血药 当归 活血祛瘀药 营卫不和 附片 
仲景方中寒热并用意义剖析被引量:1
《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4期20-22,共3页张笑平 
据笔者统计,在经宋代林亿等校正的《伤寒论》、《金匮方论》两书中,并用寒热的方剂计达41首之多。从41方中的寒热并用来看,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立意深刻,独具匠心,实是张仲景所确立的辨证论治体系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本文拟就41方中寒...
关键词:寒热并用 张仲景 辨证论治 半夏 辨症施治 治则 止吐药(中药) 阳旦汤 桂枝汤 生姜 
脾胃在《伤寒论》三阳三阴病中的重要地位被引量:4
《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4-6,共3页万友生 
张仲景在《伤寒论》六经病中是特别注重脾胃的。先从阳明和太阴病篇来看:《伤寒论》阳明病多胃家实证治,太阴病多脾家虚证治。这显然是从临床上丰富和发展了《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谓“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阴阳异位...
关键词:《伤寒论》 胃家实 《伤寒杂病论》 脾胃 太阴病 六经辨证 脾家 阳明病 少阴病 胃气 胃(中医) 厥阴病 桂枝汤 阳旦汤 温补脾阳 下利 少阳病 桂枝加大黄汤 地位 
试论中医的“和”被引量:2
《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第6期4-6,共3页贝润浦 
“和”,是中医传统的常用单音词。《辞源》注释:“和”,顺也、谐也、平也、不刚不柔也;《中庸》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在祖国医学的历代文献中,“和”,往往代表着协调平衡、疏达和解、调节纠正、融合稳定的意思。“和”的概念张景...
关键词:中医 气血 中国医药学 寒热并用 张仲景 双相性 肝胃不和 脏腑兼病 和解少阳 和解(中医) 祖国医学 张景岳 桂枝汤 阳旦汤 肝脾不和 脏腑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