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虫

作品数:193被引量:35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肖强殷坤山唐美君艾洪木韩宝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贵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福建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茶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成群结队的茶毛虫被引量:2
《中国茶叶》2018年第7期16-17,共2页肖强 
茶毛虫作为一种茶树重要的鳞翅目食叶类害虫,在我国大多产茶省均有分布。它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为主,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本文介绍茶毛虫的发生特点、形态特征以及防治方法,以期对茶农识别和防治茶毛虫提供帮助。
关键词:茶毛虫 发生特点 形态特征 防治 
茶园用生物农药—茶毛虫病毒制剂及其使用技术被引量:2
《中国茶叶》2018年第7期17-17,共1页
茶毛虫病毒是从田间病死的茶毛虫虫尸中分离获得的一种核型多角体属的杆状病毒,而杆状病毒是无脊椎动物专一性病毒,只能在活体内生存和繁殖。病毒的颗粒十分小,需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杆状病毒由核型多角体和颗粒体两个属组成,其专一...
关键词:病毒制剂 茶毛虫 使用技术 生物农药 电子显微镜观察 核型多角体 杆状病毒 茶园 
茶园茶毛虫性信息素应用研究被引量:6
《中国茶叶》2011年第12期17-18,共2页赵丰华 彭萍 任红楼 龚凤萍 郑杰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茶毛虫是危害茶树的三大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咀食叶片为害,大发生时,将茶树芽叶、嫩梢啃食殆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树势。另外,虫体的毒毛触及人体皮肤能引起红肿痛痒,严重影响采茶及茶园管理。长期以来,茶毛虫防治依赖于化学防...
关键词:茶园管理 茶毛虫 性信息素 害虫抗药性 应用 生态平衡破坏 化学防治 茶叶产量 
茶毛虫不同地理种群幼虫期龄数与历期的差异性被引量:5
《中国茶叶》2011年第3期14-14,16,共2页殷坤山 唐美君 肖强 
茶毛虫是我国山地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局部茶园经常出现大暴发现象,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田间管理。为了开展室内药效试验和繁殖病毒,笔者需要经常在室内饲养大量茶毛虫。这些虫源采自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茶园。
关键词:茶毛虫 地理种群 差异性 幼虫期 历期 龄数 山地茶园 室内药效试验 
茶树病虫防治的几点体会被引量:1
《中国茶叶》2011年第2期17-17,共1页傅月苗 
长乐林场杭北茶叶公司地处杭州西北面,属低丘半山区。现有茶园面积700亩,分布于各个林区,面积较分散。常年发生的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茶黑毒蛾等,过去这些害虫经常暴发,严重时茶树被食成秃枝,
关键词:病虫防治 茶树 茶园面积 茶丽纹象甲 茶黑毒蛾 半山区 茶尺蠖 茶毛虫 
有机茶园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被引量:4
《中国茶叶》2009年第9期30-31,共2页梅献山 韩宝瑜 
浙江省丽水茶区常发害虫有20~30种,以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a Voss)、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关键词:害虫防治技术 有机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 茶丽纹象甲 茶橙瘿螨 黑刺粉虱 浙江省 茶毛虫 
几种性诱剂和色板对茶毛虫雄蛾诱效的比较被引量:5
《中国茶叶》2008年第2期21-22,共2页韩宝瑜 徐泽 陈银方 
首次联用昆虫性信息素与色板诱捕茶毛虫雄成虫。用茶毛虫性信息素主要组分10,14-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酸酯为基本组分,加入适宜的茶梢挥发物如乙酸-Z-3-己烯酯等,以增加诱效,制成性诱剂。将性诱剂与粘胶色板组合成茶毛虫性诱器,大小40cm×20...
关键词:茶毛虫 增效性诱剂 粘胶色板 性信息素诱捕器 
湖北省发生第四代茶毛虫被引量:2
《中国茶叶》2008年第1期25-25,共1页
2007年12月8日,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植保专家刘明炎高级农艺师带领年青助手到该所茶叶试验场进行茶树越冬常规调查,无意中发现茶树上有刚孵化出的第四代茶毛虫。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为我国广大茶区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北茶区年发生2-...
关键词:湖北省农科院 茶毛虫 第四代 降温时间 试验场 农艺师 毒蛾科 鳞翅目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Bt混剂的作用特性
《中国茶叶》2007年第6期45-45,共1页
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EpNPV与苏云金杆菌(Bt)配制而成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B2混剂(EpNPV—Bt)的增效作用、速效作用、拒食作用和兼治作用。结果表明,在16~28℃温度范围内,EpNPV—Bt对茶毛虫的作用在整个死亡周期表现为相...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 茶毛虫 苏云金杆菌(BT) 混剂 特性 毒力指数 增效作用 生物测定 
茶毛虫病毒制剂大面积防治示范效果被引量:3
《中国茶叶》2004年第6期19-20,共2页肖强 殷坤山 唐美君 金伟东 
~~
关键词:茶毛虫 茶园 示范效果 茶树 茶区 主要害虫 树势 严重 制剂 大面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