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宫缩痛

作品数:211被引量:52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宴伟苏海珠吴利君徐龙昌田磊更多>>
相关机构:漳州市中医院南宁市中医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中医药科技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生化汤联合中药热奄包对剖宫产产妇宫缩痛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吴清清 李晓芬 徐峻苗 
产后宫缩痛(postpartum uterine contractions pain,PUCP)是指产褥早期因子宫体强烈阵缩而引起的下腹部疼痛,哺乳时疼痛加剧。一般出现在产后1~2 d,持续约2~3 d;经产妇和多胎产妇疼痛更剧烈[1]。通常宫缩为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不需治疗,...
关键词:正常生理现象 下腹部疼痛 经产妇 中药热奄包 产后宫缩痛 生化汤 子宫体 产褥早期 
祛瘀定痛汤治疗产后血瘀型宫缩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年第3期474-475,共2页王远行 莫灵芝 徐丽君 陈波 
产后宫缩痛是指产妇分娩后因子宫收缩而引起的下腹部剧烈阵发性疼痛,常表现为下腹部定位模糊的牵拉痛、绞痛,常出现在产后1~3 d,多数病例在1周内可减轻或自行消失[1-2]。宫缩痛的发生除给产妇带来痛苦之外,还会引起产妇食欲不振、恶心...
关键词:阵发性疼痛 产后宫缩痛 产妇分娩 牵拉痛 非甾体抗炎药 下腹部 子宫收缩 疼痛感 
温经化瘀中药奄包穴位热熨对产后宫缩痛的缓解作用观察被引量:20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年第5期836-837,共2页李婷婷 张曼曼 林丹 范淑丽 
产后宫缩痛是指产后由于子宫的阵发性收缩导致的下腹部疼痛,可促进增大的子宫复旧并减少产后出血,属正常生理过程。哺乳会反射性地引起垂体后叶释放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加剧宫缩痛。经产妇宫缩痛较初产妇更为显著[1]。强烈的宫缩痛会...
关键词:正常生理过程 下腹部疼痛 新生儿喂养 热熨法 经产妇 初产妇 缓解作用 子宫收缩 
散结定痛汤加味治疗产后宫缩痛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年第3期331-332,共2页李国平 康建颖 寿徽洁 楼建波 
产后宫缩痛,即产后因为子宫的阵发性收缩导致的疼痛,一般多在下腹部,持续时间为2~3d[1],且临床经产妇产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2]。由于临床一般认为产后轻度宫缩痛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以往产后宫缩痛并未得到临床重视,多以...
关键词:产后宫缩痛 血瘀证 医疗安全 临床观察 下腹部 定痛 持续时间 医学观念 活血祛瘀止痛 散瘀 
穴位注射用于产后宫缩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年第5期589-590,共2页李贺敏 
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剧烈阵发性疼痛称产后宫缩痛,宫缩时子宫呈强直性收缩,于产后1-2天出现,持续2-3天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刺激机体缩宫素分泌增加使疼痛加重。中医学称为"产后腹痛"或"儿枕痛",临床常用口服止痛药物...
关键词:产后宫缩痛 穴位注射 儿枕痛 止痛药物 腹痛拒按 新生儿发育 乳汁分泌 产后腹痛 母亲会 下腹部 
中药穴位贴敷缓解经产妇产后宫缩痛56例被引量:15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年第3期326-327,共2页胡莉娜 钱敏 陈亚青 
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产后宫缩痛。子宫疼痛时呈强直性收缩,于产后1~2天出现,持续2~3天,哺乳时反射性缩宫素分泌增多使疼痛加重,多见于经产妇[1]。产后宫缩痛常常使经产妇焦虑,寝食难安。目前临床上的镇痛药对产...
关键词:产后宫缩痛 中药穴位贴敷 产妇焦虑 缓解 剧烈疼痛 强直性收缩 产褥早期 疗效欠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