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

作品数:1999被引量:1492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何易展拜根兴张申平葛晓音王明好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遗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初唐类书、诗格与类书诗及其影响
《文学遗产》2024年第5期50-59,共10页甘生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皎然集校注”(项目编号21FZWB105)阶段性成果。
初唐时期类书和诗格的数量均有明显增加。这两类著作的性质、内容迥异,但关系至密:类书的编纂为诗格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修书学士的身份决定了初唐诗格的基本内容;类书汇集的事类、语料及其编排体例影响了诗格的内容及体制。初唐诗格...
关键词:初唐 类书 诗格 类书诗 
论初唐四杰文学经典地位的形成——兼及人物并称与内涵的发展变化
《文学遗产》2023年第2期51-62,共12页洪迎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本唐人别集汇辑、叙录与研究”(项目编号21BZW093)阶段性成果。
四杰这一群体在当世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因长期被“器识”抹杀,其诗史意义至元末《唐音》才开始被重视。入明以后,随着“四唐”说的定型,“四杰”不仅在称谓上与“初唐”连缀,其接受境遇也与“初唐”在“四唐”轩轾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嘉...
关键词:初唐四杰 人物并称 始音 文学经典 
杨炯早年任官考证二则
《文学遗产》2019年第3期182-184,共3页蒋金珅 
杨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生平仕履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傅璇琮、张志烈、祝尚书等诸位先生在考证生平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与杨炯生平直接相关的史传和诗文材料有限,尤其是早年任官经历记载缺乏,主要依据是杨炯在《浑天赋》序中的自叙:...
关键词:杨炯 考证 早年 “初唐四杰” 校书郎 中华书局 傅璇琮 生平 
论初唐四杰骈文的“当时体”被引量:5
《文学遗产》2017年第5期39-50,共12页祝尚书 
杜甫诗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但四杰骈文之"当时体"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似罕见有确切而翔实的论析。我们认为,说得简单些,所谓"当时体"并无太大的新异处,只因他们典故化的撰述方式,从而引发文章在结构、写法等体制上的某...
关键词:初唐四杰 王勃 杨炯 张说 
初唐“四杰”并称再探——以入蜀游历为中心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15年第4期58-68,共11页林静 
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A类)资助(项目编号2014ZZ-92)
初唐"四杰"这一古典诗歌史上著名的并称徽号,因其成员声名显赫而备受关注,历来众说纷纭。作为一个文人团体,与其内部诸多差异并存的,是他们在文学理念、创作心态、复古趋向、艺术特质等方面呈现出的种种一致性。特别是他们共有的入蜀经...
关键词:四杰 入蜀 一致性 复古 
唐人张泰《学殖赋》作年考
《文学遗产》2015年第4期185-187,共3页詹杭伦 
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RGC GRF756910H)
唐人张泰《学殖赋》,《全唐文》收录并编排靠前,作者小传仅有“泰,官未阳县令”几字。前此学术界常常将张泰作为初唐作家来加以论述,但此赋之用韵、句法、构段与唐抄本《赋谱》描述的中唐律赋更为一致,今对此赋作年及相关问题考辨...
关键词:唐人 《全唐文》 学术界 唐抄本 初唐 用韵 律赋 中唐 
“官学大振”与初唐诗歌演进被引量:8
《文学遗产》2013年第2期27-36,共10页吴夏平 
元稹在《杜甫墓系铭》中较早提出律诗的概念,后世多据此认为律诗定型于沈佺期和宋之问,而未深究唐初"官学大振"在诗歌演进中的作用。实际上,官学教育主要通过科举考试,特别是以进士科试诗赋为媒介,与初唐诗歌产生联系。据考证,唐代进士...
关键词:“官学大振” 进士试诗赋诗学教育 学士贡举律诗定型 
《文笔式》——初唐一部重要的声病说著作被引量:2
《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56-68,共13页卢盛江 
《文镜秘府论》西卷《文笔十病得失》的前半可能典出《文笔式》。《文二十八种病》前八病首段从其文体风格和论蜂腰等情况看,基本出典也应是《文笔式》。典出和可能典出《文笔式》的这些内容,很多能看出杂编的痕迹。《文笔式》有些内容...
关键词:《文笔式》《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文二十八种病》 
对杜甫变体七绝的再认识——兼论与初唐七绝之关系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11年第4期45-53,共9页刘青海 
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项目成果;项目编号"S30403"
杜甫绝大部分七绝都作于入蜀之后,且一开始就是变体,似乎缺少由常入变的发展过程。前人认为这是杜甫学习蜀地民歌的成果,部分地说明了杜甫七绝之变的外在契机,但欲了解其变化的内在动因,需要将杜甫变体七绝放在从晋宋到初盛唐绝句的发...
关键词:杜甫 变体七绝 徒诗体 乐府体 再现美 
指瑕一则
《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103-103,共1页朱国伟 
《文学遗产》1992年第2期所载戴伟华《初唐诗赋咏物“兴寄”论》一文,有一处明显的历史错误,今为摘出:“崔敦礼的《种松赋》是以种树之难喻养德之不易。……在初唐赋中,它独具一格,文字平实自然,构思新颖不落俗套,文势跌宕,寄...
关键词:《种树郭橐驼传》 指瑕 《文学遗产》 顺应自然 柳宗元 初唐 兴寄 咏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