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公信力

作品数:108被引量:27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洪忠陈力丹喻国明靳一郑保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记者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传媒监督也需要遵循“标准”——谈京华时报有关农夫山泉报道中的职业规范问题被引量:3
《青年记者》2013年第11期15-16,共2页周俊 颜一力 
虽然京华时报和农夫山泉还要在法律层面进行交锋,但是无论结局怎样,最终结果将是两败俱伤,农夫山泉失去的是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而京华时报长期积累下来的传媒公信力也会受到损伤。
关键词:农夫山泉 京华时报 职业规范 “标准” 传媒监督 传媒公信力 消费者 
新闻传媒公信力及构建被引量:2
《青年记者》2012年第12期49-50,共2页栗志杰 李玉娥 
传媒公信力的组成要素及重要性 传媒公信力的组成要素包括真实性、权威性、贴近性、引导性。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新闻媒体的生存之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说实话,讲实情,能从根本上增加传媒权威性。
关键词:传媒公信力 新闻媒体 组成要素 新闻事件 实事求是 贴近性 引导性 可靠性 
传媒为什么会“本能造假”
《青年记者》2010年第18期25-25,共1页
传媒制追假新闻,通常由于没有遵循必要的职业道德,或者出于追求利益、刻意制造轰动效应等目的。然而还有一种传媒的做假,即电视现场直播中习惯性地掩饰眼前一目了然的事实,当事人却很少与“做假”联系起来想过,这种情形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传媒公信力 本能 电视现场直播 职业道德 轰动效应 传播效果 假新闻 习惯性 
胡舒立团队组成财新传媒,首推媒体公信力委员会
《青年记者》2010年第7期2-2,共1页
3月25日,财新传媒启幕仪式举行,中国首个媒体公信力委员会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也于同日成立。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委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保育钧、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 委员会 新传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胡舒立 传媒公信力 组成 北京大学 
试论新闻植入式营销被引量:8
《青年记者》2008年第5期66-68,共3页陈力丹 周俊 
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国新闻职业规范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5JJD860004
长远来看,新闻植入式营销对传媒而言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发展,将导致新闻人才的流失、传媒的组织管理混乱、传媒公信力竞争力下降,以及传媒社会监督职能的蜕化变质……
关键词:新闻人才 营销 传媒公信力 社会监督职能 管理混乱 竞争力 
媒体的担当
《青年记者》2007年第19期1-1,共1页李昌文 
最近传媒的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先是海南香蕉致癌、“纸馅包子”虚假新闻事件.后有《第一次心动》、数家电台“涉性”节目被叫停,不一而足。一些媒体的道德水准如此低下令传媒公信力受损,令传媒人汗颜。
关键词:媒体 传媒公信力 负面新闻 新闻事件 道德水准 传媒人 节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