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质传热

作品数:91被引量:20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凯邱江凯赵立欣张吉松朱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理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具有传质传热及扩散效应的双气泡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物理学报》2023年第19期154-161,共8页乌日乐格 那仁满都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462019)资助的课题。
利用修正的Keller-Miksis方程与Noble-Abel-Stiffend-Gas状态方程相结合的模型,研究了超声作用下具有传质传热及扩散效应的双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并与Mettin等[Mettin R,Akhatov I,Parlitz U,Ohl C D,Lauterborn W 1997 Phys.Rev.E 562924...
关键词:空化双泡 次Bjerknes力 传质传热效应 扩散效应 
微反应技术在氟化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6
《精细化工》2019年第4期549-558,587,共11页曾丽媛 毛明珍 王伦 张晓光 宁斌科 
有机含氟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领域,但传统釜式氟化仍存在在线量大、易产生热点等问题,而微反应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传质传热的新型技术,有望解决以上问题。因此,该文根据底物类型,综述了近二十年微反应技术的研...
关键词:氟化反应 微反应技术 传质传热 
热激励下碳纳米管与水混合体系传质传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年第2期229-232,共4页唐元政 刘增 何燕 蒋英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6103)
爆发沸腾换热和纳米流体传热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但由于爆发沸腾传热过程中,液体内部空间温度梯度大,相变速度快,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纳米流体传热对其传热过程机理的研究,往往需要在实验条件难以实现的空间和时间极限下,充分...
关键词:温度场 爆发沸腾 分子动力学 碳纳米管 纳米流体 
微反应器在硝化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15
《化学试剂》2018年第11期1054-1058,1076,共6页曾丽媛 毛明珍 王威 王伦 张建功 宁斌科 
硝化反应在农药、炸药、染料、香水以及活性药物中间体等的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间歇式操作,其生产过程中存在放热量大、选择性低、危险性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微反应器作为高效、安全、环保、操作性强的...
关键词:硝化反应 微反应器 传质传热 
连续流微反应被引量:11
《化学进展》2016年第6期829-838,共10页何涛 马小波 徐志宏 王周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102115);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No.14CZ0014)资助~~
近几个世纪,传统釜式反应为我们解决了大量化工产品需求的问题。但其本身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如安全隐患、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巨大、占地面积大以及工艺放大困难等。连续流微反应以其高效的传质传热、精确控温控时、安全稳定、无放大效应...
关键词:连续流 微反应 传统釜式反应 高效传质传热 放大效应 
微通道人工空穴汽泡核化跃离的lattice Boltzmann模拟
《工程力学》2012年第5期219-223,共5页董志强 徐进良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825603);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106162)
研究微纳尺度的汽泡动力学行为是微纳流动与传热的基础前沿。基于作者提出的能描述相变之热质传递的lattice Boltzmann大密度比多相流复合模型,该文数值研究了单微通道中汽泡在人工空穴上核化跃离的物理过程,量化分析了汽泡核化、跃离...
关键词:lattice BOLTZMANN方法 微通道 汽泡 核化 传质传热 
可移动半无限垂直圆柱体温度交变振荡时对MHD自由对流的影响
《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年第11期1274-1282,共9页P·罗根珊 M·坎南 P·加尼森 黄锋(译) 张禄坤(校)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流过可移动、温度交变振荡的半无限垂直圆柱体时,对MHD自由对流影响的数值解进行了研究.应用Crank-Nicolson型的隐式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无量纲、不稳定、非线性、耦合的偏微分控制方程.在不同参数下研究速度、温度和浓...
关键词:自由对流 MHD 有限差分法 传质传热 
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反应传质传热模型研究
《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第1期18-22,共5页于广锁 于建国 潘惠琴 于遵宏 
本文采用正交配置法求解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二维反应传质传热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较为吻合。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甲烷化反应与变换反应交互作用,ζCH4较大,ζCO2很小;催化剂粒内温差较小,颗粒可视为等温;粒内浓差明显。
关键词:催化剂 效率因子 耐硫甲烷化 反应-传质-传热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