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生态环境

作品数:115被引量:1380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跃龙刘燕华付胜侯立刚马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贵州岩溶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3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第12期27-29,共3页叶良平 
国家"973"子课题(2006CB403208)
根据2005年观测资料,对贵州普定后寨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判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量度需求,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分成3个层次,分别为目...
关键词:岩溶 脆弱生态环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评价模型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被引量:25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第5期635-641,共7页白艳芬 马海州 张宝成 梁继 李哲 李宏毅 郝晓华 王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2007CB714400)资助;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KZCX2-XB2-09)
以青海湖环湖地区为研究区,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因子和脆弱性形成的结果表现入手,通过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出8项生态因子包括植被指数、土壤亮度和土壤湿度指数、高程和坡度以及气温降水和土地利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
关键词:遥感 GIS 脆弱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法 青海湖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空间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第6期739-742,共4页罗俊 王克林 陈洪松 
国家973计划(2006CB403208);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KZCX2-XB2-08);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著名的脆弱生态区,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生态因子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各种生态问题突出,区域差异尤为明显,制约着区域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以桂西北河池地区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客斯特 生态脆弱区 空间差异 桂西北 
干旱区地下水与天然植被关系研究综述被引量:79
《资源科学》2005年第4期160-167,共8页郑丹 李卫红 陈亚鹏 刘加珍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4CB720201)。
地下水与天然植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地下水、土壤、植被等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干旱区生物过程微弱,生态系统规模小、稳定性低、地下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天然植被的生长发育,与脆弱生态环境的保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针对...
关键词:天然植被 干旱区 研究综述 地下水埋深 土壤含水量 脆弱生态环境 生态水文学 动态平衡 生物过程 系统规模 生长发育 直接影响 临界深度 结构框架 相互作用 演变趋势 稳定性 荒漠化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系统功能调控
《热带林业》2003年第4期14-19,共6页彭珂珊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G200001805);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景观覆盖格局与生态系统功能调控2002-2004年)资助
党的“十六”大再一次强调了“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 ,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对于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西部生态环境恶劣 ,制...
关键词:脆弱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草) 恢复与重建 西部地区 
西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展——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被引量:44
《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第1期39-44,共6页王让会 游先祥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重大项目"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及管理研究"(KZ951-B1-2 13)专题之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西部干早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编号:G19990435)课题九联合资助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脆弱生态环境是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对自然资源 ,特别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影响了干旱区的生态安全。从国内外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展状况以及以塔里木河流域为典型代表的...
关键词: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脆弱生态环境 新疆 塔里木河 生态安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