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诗歌

作品数:69被引量:3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邓晓成孙留欣吴思敬叶延滨陈超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作家协会更多>>
相关期刊:《南方文坛》《新华文摘》《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外诗歌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诗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数字诗界
《诗刊》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熊加平 吴海龙 王昌卫 王小莽 曹韵 顾鸠 阿名 李鹤影 朱根林 潘以默 马泽平 
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所生产的海量诗歌?如何促进传统纸刊与新媒介的优势互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对诗歌写作机制的挑战?这是当下诗歌在发展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间题。近年来,《诗刊》致力于融媒体平台建设,注重在各个数字化平台发现优秀...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 《诗刊》 人工智能 诗歌写作 全媒体时代 当下诗歌 新媒介 优势互补 
语言的混乱与艺术创新的缺失(反方)
《诗刊》2020年第18期9-10,共2页熊辉 
在网络媒介发达的时代,夏杰与我素未谋面,也没建立起其他任何联系,因此读他的诗可以很自然地避开英美新批评所谓的“意图谬误”。夏杰是70后诗人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已出版个人诗集《尘埃之想》《静静地述说》和《恩泽》等,在彰显70后诗...
关键词:创作实绩 英美新批评 意图谬误 网络媒介 当下诗歌 艺术创新 
面对当下诗歌,你看到了什么?
《诗刊》2013年第17期45-45,共1页
我愿意从诗歌的写作内部,搬来我所看到的目前诗歌形态上的技术现场。如果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诗歌主要特征是夸大语词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语词霸占情怀”的话,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新诗则凸显了以下三种特征:(1)以叙述替代了滥觞式的...
关键词:诗歌形态 九十年代 中国新诗 个体情感 诗歌结构 “我” 语词 私有性 
当下诗歌的代际划分与“中生代”命名
《诗刊》2007年第21期52-56,共5页吴思敬 
文学史叙述与代际划分代际划分历来是文学史叙述的重要课题。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包括文学流派的出现都有一定的代际基础。当年的"创造社"不过是留学日本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白洋淀诗群"和"朦胧诗派"也主要以"老三届"的知识青年为主体。...
关键词:中生代 新生代 中间代 诗人群 
疏离的尴尬——当下诗歌的际遇
《诗刊》1995年第11期54-55,共2页杨克 
前些日子到贵阳参加一个诗歌研讨会。会上,理论家们倾向于回顾和确定诗歌的某种位置,而诗人们则更关注诗歌本身,普遍存在着内在的焦虑。我以为当下诗歌的生存困境在于疏离的尴尬。这种疏离首先表现为与世界主流文学无法沟通的状态依然...
关键词:诗歌 外部世界 相适应 主流文学 表意文字 改革开放 美国文学 研讨会 理论家 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