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

作品数:636被引量:76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樊崇义王健段启俊姚显森向朝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主与法制》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故意伤害行为罪与非罪的认定——被告人秦某故意伤害案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年第18期39-40,共2页李蔚卿 
审判实践中,故意伤害行为的认定应具备结论唯一性和排除合理怀疑两大必要条件,即客观上通过全案证据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主观上裁判者对案件的事实判断达到内心确信、排除其他可能性的程度。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当现有证据不能满足上述标...
关键词:刑事 故意伤害罪 疑罪从无 
中国古代司法疑罪从无思想之探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2期239-240,共2页汤二子 
依据中国古代司法状况,探讨中华传统疑罪从无法律思想的实践基础。古代统治者制定严厉的刑罚以约束民众行为,进而实现治国目标。刑罚的权威性建立在律法透明以及严格且准确的司法之上,同时刑罚越严厉,这种要求就越严格。古代统治者努力...
关键词:疑罪从无 治国目标 行为约束 
疑罪从无法律文化的塑造:概念、意义与路径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3期6-9,20,共5页叶江林 
对疑罪从无的研究成果常局限于司法实务操作或立法政策指引,忽视了法律、文化与人权保障彼此呼应的复杂关系。实务界仅将目光投注于如何以法学解释完备成文法似不足够,建议应对文化有深入且广泛的关怀。盖文化将深远地影响着冤假错案纠...
关键词:疑罪从无 冤假错案 法律文化 
论批捕案件中对合理怀疑的排除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31期105-106,共2页沙帅 
从一般性逻辑思维而言,我们习惯性地运用法律及现有证据去认定犯罪嫌疑人涉嫌某项犯罪,而排除合理怀疑则要求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多运用逆向性思维,即在实际办案中,不仅仅要努力确保证实犯罪的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更要反过来细问上述...
关键词:批捕 合理怀疑 排除 疑罪从无 
论刑法上的谦抑主义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22期16-17,共2页徐瑶 
本文首先从刑法谦抑主义之基本内涵入手,简要分析了刑法的紧缩性、补充性和经济性的概念,再对由谦抑主义引申出的原则进行阐述,最终围绕刑法谦抑主义下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的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得出刑法谦抑主义的最终落脚点为合理划定...
关键词:紧缩性 补充性 经济性 疑罪从无 非刑罚化 
论排除合理怀疑之理解与适用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29期240-241,共2页黄丹青 
刑事证明标准一直是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的话题,是刑事诉讼中进行审判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然而在一批冤假错案的出现后,现有的刑事证明标准被证实是不足以解决现有问题的,于是有了"排除合理怀疑"这一概念的引入,以补充"证...
关键词:冤假错案 证明标准 排除 合理怀疑 疑罪从无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疑罪从无问题研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22期29-30,共2页高飞 张小锐 
疑罪,顾名思义就是,司法机关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对其疑罪的处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处理制度,例如奴隶之下的疑罪从神,封建制下的疑罪从赦、疑罪从赎等。在这些原则处理下,国家的刑罚权被无限制的滥用,继而刑讯逼供...
关键词:疑罪从无 无罪推定 人权 
念斌案反思的多重维度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16期119-120,共2页刘凤杰 
念斌案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但笔者每每阅读都会有不同感想。止于此,笔者通过感悟把思绪整理,本论文先清晰的简述了念斌案及其裁判过程,接着对念斌案从不用的四个角度进行思维,第一,念斌案对我国司法理念的冲击;第二,由念斌案来思考我国...
关键词:念斌案 疑罪从无 保障人权 司法独立 
美国刑事审判制度之下的“辛普森杀妻案”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18期107-108,共2页冯艳蓉 
在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的司法审判制度之下,嫌疑人被宣判无罪的可能性被大大提升。律师在西方世界构建的陪审团制度的框架之下,运用一系列法的原则,从种族歧视到非法证据排除,从品格证据到超越合理怀疑,从疑罪从无到一罪不二判,充分...
关键词:疑罪从无 陪审团制度 辩护手段 
以审判阶段为中心,探究“疑罪从无”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32期116-119,共4页高元元 郭雪静 程雁群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以审判阶段为中心;探究"疑罪从无"的正当性和必要性;项目编号:ZY2015YB02
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采取的重视人权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刑事疑案处理原则。疑罪从无原则被引进我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根据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司法程序的中心放置在审判阶段,而刑...
关键词:疑罪从无 冤假错案 正当性 必要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