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包围城市

作品数:97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士金徐勇鄢丽娟王静王友鹏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女子学院复旦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毛泽东同志与我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9-16,共8页梦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七十多年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用“三条道路”来概括: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和平改造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在这三条道路的探索中,作出了...
关键词:毛泽东同志 民族资产阶级 和平改造 革命和建设 中国革命 以农村包围城市 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 
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50-53,共4页柴保三 
自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经历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和苏联的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到今天已有144年的光辉历...
关键词:无产阶级革命 中国共产党 伟大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 革命力量 殖民地半殖民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坚持以国情的基本特点作为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出发点
《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S1期22-23,共2页彭思铸 
1979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现...
关键词:革命和建设 基本特点 毛泽东 农民 革命胜利 根本指导原则 国情问题 农业国 中国式的现代化 以农村包围城市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贡献
《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79-84,共6页金玉芳 叶美霞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道路创立、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全党同志在实践上继续坚持这条道路,并对...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 中毛 理论贡献 抗日游击战争 武装夺取政权 民族斗争 武装斗争 毛泽东 以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25-29,共5页戴迎春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廷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党的十二大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了更加完...
关键词:实事求是的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 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 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农村包围城市 基本原理 本本主义 具体实践 
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学习毛主席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年第Z1期43-48,共6页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理论组 
在沉痛悼念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日子里,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正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无限的悲痛化为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动力。毛主席给我们留下的极其宝贵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理论,永远指引着我们...
关键词:武装夺取政权 红色政权 新道路 毛主席 中国革命 陈独秀 农村根据地 投降主义 机会主义路线 以农村包围城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