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

作品数:1591被引量:30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吴雪杉向延生王尧汪毓和傅庚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评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炮火中的华美乐章——聂耳电影歌曲作品创作研究
《电影评介》2017年第24期107-109,共3页蒋长清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项目<数字化平台下大学生音乐创作路径变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GX-050);重庆市教委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音乐数字化视域下高校器乐合奏课程教学的虚拟平台建构及实践>(项目编号:173138)成果
聂耳所创作的音乐之所以被广泛传唱,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普遍赞扬,成为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成为人们心灵上难以忘怀的经典歌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表达了反抗侵略、捍卫祖国这一人类神圣的感情,传递了人们向往和平的呼声.聂耳的《义...
关键词:创作研究 歌曲作品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 乐章 《毕业歌》 音乐史 
浅谈聂耳歌曲创作的特点被引量:4
《电影评介》2006年第23期85-86,共2页贾雁 
聂耳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民众歌曲家。聂耳在创作中很重视音乐,民族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地创造和发展。他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是以深刻的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作为出发点。强烈的时代精神,呼唤着不愿做...
关键词: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群众歌曲 抒情歌曲 
以英雄精神 谱写英雄史诗——记《惊涛骇浪》导演翟俊杰
《电影评介》2003年第9期18-19,共2页李宝江 
J江天一线处——红日冉冉升起,数万军民在江堤上静静地睡了。孤儿小虎子迎着第一缕朝霞,在人筑的长堤上蹒跚地走着。 “人的长堤”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在延伸…… 这是电影《惊涛骇浪》结尾的一组画面。每到此时。
关键词:英雄史诗 英雄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主旋律电影 导演 英雄群像 男演员 女大学生 英雄人物 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
《电影评介》1999年第4期10-10,共1页廖欣 
简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以故乡人田汉与国歌为题材的故事片《国歌》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讲述了共和国“国歌”诞生的来龙去脉,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所有参与制作的人员都...
关键词: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制片厂 民族精神 30年代 五十周年 民族电影 故事片 伟大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 
唤起民众的国魂
《电影评介》1999年第Z1期24-24,共1页孙军 
淞沪保卫战打响后,田汉、聂耳、梅香等拿着摄像机到战场最前沿,摄录下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及中国军人英勇抗击,用血肉身躯保卫自己的国土…… 这是电影《国歌》中的一幕,描写田汉、聂耳在血腥风雨的抗战岁月里,用鲜血与生命写...
关键词:唤起民众 日本帝国主义 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军人 国魂 侵略中国 摄像机 民族精神 聂耳 华民族 
匆忙收尾 淡而乏味
《电影评介》1999年第Z1期25-25,共1页蔡小平 
故事片《国歌》拍得紧凑流畅,雄壮豪迈,庄重激越而又不失观赏性,就是结尾收得匆忙,显得苍白单调,因而缺乏震撼力。 《国歌》的结尾很简单:出狱后的田汉义无反顾地走向上海抗战的最前沿,而只用字幕打出《义勇军进行曲》何时被定为《中华...
关键词: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收尾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特大洪水 国土资源 故事片 民族 天安门广场 精彩镜头 
浅谈《国歌》的几点失误
《电影评介》1999年第Z1期25-25,共1页欧阳国江 
一位叫斯雷尔·爱波斯坦的美国人曾写过一篇题为《反抗的歌声》的文章,谈到了他30年代在天津,第一次听到人们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动人场面。他在文章中写道:“这首歌曲只要听到一次就会终身难忘”。这首歌是由田汉和聂耳在上海创作,...
关键词: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 “一二·九”运动 动人场面 战争片 30年代 影片 国庆50周年 中国人民 民族解放 
铿锵磅礴的民族之声
《电影评介》1999年第Z1期23-24,共2页龙符 
建国五十年华诞庆典的凌晨,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再一次奏响的时候,这首被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歌唱了半个世纪的民族乐章,久久地回荡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炎...
关键词:义勇军进行曲 华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五十年 首都北京 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儿女 五星红旗 世界人口 炎黄子孙 
是纪实,也是艺术——从《保卫黄河》说到纪录片的艺术追求
《电影评介》1997年第6期13-13,共1页袁光辉 
历史,总是这样的令人难以置信:文明,往往沦为野蛮的牺牲品,1860年,八国联军一把淫火焚毁了被法国大作家雨果称为“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的圆明园。半个世纪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再一次闯进这片文明的天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
关键词:纪录片 《黄河大合唱》 艺术追求 艺术特色 日本帝国主义 义勇军进行曲 圆明园 《松花江上》 艺术手法 观赏效果 
为什么现在的电影插曲唱不响?
《电影评介》1991年第1期19-19,共1页谢辉利 
冼星海有句名言:“音乐是人类精神撞击出的火花”。做为五色成章、八音繁会的“艺术皇后”电影,一首美妙的插曲,就象一条感情的纽带,能烘托影片的气氛,延伸影片的剧情,形成影片的高潮,给观众美的愉悦、情的震憾,深的联想,从而增强影片...
关键词:义勇军进行曲 风云儿女 冼星海 魂断蓝桥 审美观念 拉兹之歌 欣赏水平 味如嚼蜡 创作观念 做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