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

作品数:10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悲剧意识打工者《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民工》互文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绥化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代文坛》《哈尔滨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发现·探源·超越——论董立勃小说的悲剧意识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10年第1期117-119,共3页徐凤 于敏 
关键词:悲剧意识 董立勃 小说 生活悲剧 悲剧哲学 凡俗人生 人类精神 中国文坛 
新世纪小说的城乡想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8-10,共3页徐凤 
20世纪末期,中国文坛出现了继20世纪30年代之后又一次城市文学与乡土文学对峙共存的文学格局,使城市和乡村成为新世纪小说中两个性质完全不同又互渗并举的想像空间。本文主要剖析新世纪小说中的三种城乡想像方法:土地表征下的乡村生存...
关键词:二元结构 城乡想像 生存悖论 
1980年代长篇小说文体略论
《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期270-271,共2页徐凤 晏杰雄 
关键词:长篇小说 小说文体 80年代 阶段性特征 当代文学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整体特征 
西方原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综论被引量: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85-89,共5页徐凤 
西方原型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其传播至今还在进行。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数字和具体内容分析显示,原型理论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86-1989年间宏观译介的认知期,20世纪90年代暂时衰微的...
关键词:原型理论 传播 宏观译介 批评创新 
“原型”能指与所指的历史演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29-32,共4页徐凤 
"原型"概念自出现以后被广泛用于神学、宗教、哲学、心理学和文学等领域的研究。随着不同学者对原型概念的具体阐释,不仅使原型的能指统一化,所指得到多次延展,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还清楚地显示了原型能指与所指的三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原型 能指 原始所指 所指延展 
动物报恩母题的现代诉求被引量:1
《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10期28-31,共4页徐凤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界创作了许多涉及动物报恩母题的长篇小说,受时代气候的影响,这些小说表现出浓厚的现代意识:在与兽性的对比中批判人格道德的沦丧,鞭挞被扭曲的灵魂;在动物本真性格的书写中塑造理想人格;叩问人类自我中心主义,透视它...
关键词:动物报恩 本真性格 自我中心主义 生态危机 大地伦理 
地域文化与中国现代地域小说被引量:4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22-24,共3页彭岚嘉 徐凤 
近三十年来,地域小说颇受文学界的关注,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地域文化是地域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质素,但是诸如它如何影响小说,如何表现于小说,呈现出哪些美学风格等问题还不甚明了,本论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地域文化 地域小说 地方色彩 美学风格 
出也“伤痛”,归也“伤痛”——论《民工》与《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生存遭际的互文性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84-87,共4页徐凤 
“互文性”是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批评术语,文章用它来分析《民工》与《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女性和打工者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不同生存遭际。
关键词:互文性 生存遭际 打工者 
论《民工》与《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生存遭际的互文性
《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87-89,共3页禄有鹏 徐凤 
“互文性”是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批评术语,本文用它来分析《民工》与《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女性和打工者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不同生存遭际。
关键词:互文性 生存遭际 打工者 
文化变革与重构的产儿:打工文学被引量:1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52-55,共4页徐凤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引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变,产生了反应这一社会变革的文学样式———打工文学。从它的发生至今已有二十年之...
关键词:打工文学 文化变革 文化重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